首页 > 社会服务 > 社会服务 >

呼和格日勒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她却做着不平凡的事

呼和格日勒老师在三尺讲台一站已是二十年,她用恒心孜孜以求,努力践行着自己的职业理想;用智慧播撒爱心,用爱心陪伴学生、服务社会。多年来,她主动申请参与志愿者活动,做居民、牧民心灵的守护者,向遇到困扰的民众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她平凡之中的执着与坚守、踏实与爱心,不仅让她的学生收获良多,也为更多的人带来温暖。

“所谓英雄,就是每一个微不足道、坚守着正直与善良生活的人。”这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小说中的一句话。在锡盟电大,有很多像呼和格日勒老师这样的默默无闻、一心奉献的教师,为社会、为学生带去温暖,学校的每一位业务精湛、品德高尚、关爱学生、热心奉献社会的教师都值得我们去敬重。

 ——8455线路检测中心广播电视大学常务副校长 孙玉梅

“世界需要热心肠,付出爱心不是做减法,而是希望得到更多温暖笑容的加法,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温暖更多的人,也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他人,温暖他人的行列中来。”全盟“巾帼志愿者”呼和格日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众多受助人员眼里,为他们讲课,陪他们聊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的呼和格日勒是一位精力充沛的“大姐”,不管何时何地,只要找到她,都能得到帮助。她用自己的真心、爱心、热心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人,让爱温暖更多的人。

微信图片_20201017113359.jpg


耳濡目染  造就公益之心

呼和格日勒出生在阿巴嘎旗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早逝,母亲在敬老院从事繁重的护理员工作。那时,她经常去母亲工作的敬老院,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老人们也很喜欢这个开朗、体贴的小姑娘。

“母亲从不给我讲大道理,而是经常在假期里让我参与到护理工作中,耳濡目染中我了解什么是爱心,什么是奉献。”呼和格日勒眼中的母亲照顾老人时尽心尽责,不仅在生活上悉心照料,还经常用幽默的话语逗老人们开心。对于生病、临终老人的护理,她更是经心,不怕脏、不怕累,不仅床单、被褥、衣物勤洗、勤换,还经常自费给孤寡老人买特别想吃的东西,给他们以心灵的慰藉。老人们经常感慨,亲生女儿也不过如此。

微信图片_20201017113411.jpg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在母亲的影响下,呼和格日勒从小学到中学,几乎每个假期都在敬老院帮助母亲照顾老人们,她熟悉每位老人的性格,知晓他们的每一个需求。13岁那年,呼和格日勒得知母亲一直照顾的老人遗愿是想拥有一台收音机,便用积攒已久的零花钱买了一台送过去。至今她仍清楚的记得,在一个充满阳光的午后,已经意识模糊的老人摸索着心爱的收音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件事让呼和格日勒感受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萌生了去帮助更多人的想法。

感受关爱  让爱传递的更远

“之所以踏上公益之路,除了家庭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爱的传递。”提起真正与公益结缘,呼和格日勒说还要从到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大学任教说起。

67282110190E01B3101E7CCBC1E5A14D.png

2000年,刚从内蒙古大学毕业的呼和格日勒只身来到锡林浩特,回想往事,她坦诚的说,当初之所以义无反顾选择来到锡市,首先是因为它是家乡阿巴嘎旗的盟府所在地,相对其他城市更让她有亲近感,更重要的还是发展中的锡盟电大包容、开放,融合了丰富多元的文化,是一所充满创新与活力、拼搏与梦想的魅力学校。在这里她感受到电大人的热情和活力,也感受到了电大领导对老师和学生无私的爱。从初来时没有熟悉的同学,没有可依靠的亲友,到如今好友遍地,成家立业。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中青年骨干教师,呼和格日勒说,成长中的每个环节都少不了领导和同事亲人般的关怀和帮助。在她心中,电大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对每个年轻人的成长都给予了包容与关爱,她就是受益者,她要把这份爱传递出去,传递给更多的人。

4204389AA974CF90C10AF8D7EA2AECDE.png

任教期间呼和格日勒多次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和残疾学生,主动申请成为志愿服务教师,深入社区、旗县为青壮年残疾人扫盲,为蒙古族残疾人翻译教材,免费提供法律、心理咨询服务……2014年,呼和格日勒被8455线路检测中心评为20112014学年远程教育先进工作者。2015年,她的论文获全区第六届青年教学技能比赛文科组优秀奖;同年5月,她的论文又被内蒙古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评为2014年度内蒙古高教保卫学会优秀论文;她本人也被8455线路检测中心评为年度优秀个人。2019年,她撰写的论文获第六届内蒙古终身教育论坛征文活动三等奖,她被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评为优秀班主任。

担任班主任 踏上公益之路

“开放大学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留得住,用得上,让个体的独立的人能够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区别与全日制学生的是,电大学员绝大部分已走上社会,面临着来自工作、年龄、学习、家庭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作为老师、班主任,不仅要教书,还把育人放在重中之重。接手电大社会工作班主任对我走向公益道路起到了很大作用。”呼和格日勒说。


7368540E39C15F990A03A37741F85DCF.png

近年来,锡盟电大积极履行社会职责,不仅主动与社区联系开展扫盲、就业技能、法律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还响应上级号召成立了残疾人特殊教育项目社会工作专科,呼和格日勒被委以重任,担任班主任。她深知成人教育不易,而特殊教育的学生比一般的成人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和困难,能够顺利完成学业需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更需要呵护和关爱。上任第一天,她就把手机号码留给同学们,声明无论有事没事都可以找她聊天,可是两周过去她却没接到一个电话。学生不来,呼和格日勒就主动找上门与他们攀谈,了解他们的情况。一次不行就多去几次,连续几周,在她“有心”的接触中,学生们终于消除了抵触心里,开始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她经常为学生排解心中的苦闷,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内外需求,努力呵护学生追求上进的心灵,鼓励他们。

2018年一个深夜,正在熟睡的呼和格日勒被电话铃声吵醒,接起电话一个哭泣的声音传来:“老师,我想退学!”这是特殊教育班的一名同学,电话里含糊不清的声音还在继续,在了解这位学生是因为经济压力想要退学后,呼和格日勒一边安慰他,一边为他作心理疏导。次日一早,她又带着这位学生找到学校,说明情况,并为其办理了学费分期付款。

9596EE9E9E9DF44EEE9F11A9639AD716.png

“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交流,有时候是需要帮助,但更多的时候是想和你沟通,想得到老师对他的鼓励和认可,而这时候,你的一句话往往就是他前进的动力。”呼和格日勒说。她带的班级有一位叫杨宏华的同学,自幼热爱歌唱,但由于患有下颚残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看似再轻松不过的讲话,对她而言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后来经过多次手术终于可以正常发音,但是经鉴定仍属于语言残疾二级。20189月,全区电大系统好声音决赛在呼伦贝尔举行,在呼和格日勒的鼓励和帮助下,杨宏华以一首《唱不完的情歌》唱出了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下台后的杨宏华抱着电话泣不成声,电话的另一端呼和格日勒也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一刻她知道这个胆小缺乏自信的女生,走出了心底“牢笼”,迈向了全新的未来。走下舞台的杨宏华以无比的自信开启新的生活,她和爱人一起在西乌旗自主创业,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按摩理疗店。

从偶然中 感受公益的力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呼和格日勒应邀参加锡盟温馨驿站婚姻家庭建设协会举办的公益活动。当看到在协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许多人走出人生了低谷,寻找自身价值时,呼和格日勒的心被触动了:“我是学法律的,又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也可以用自己的专业帮助他们!”随后她加入了这个公益组织,真正投身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微信图片_20201017113424.jpg

从普通会员到温馨驿站婚姻家庭建设协会担任副秘书长,从参加一个公益团体的活动到参与多个公益项目……几年下来,呼和格日勒把所有课余时间全都投入到了公益活动中,不仅担任了锡市巴彦查干街道达布希勒特社区驻社心理志愿咨询师,还参加《快乐生活从心开始》心理知识普及讲座、转移进城牧民心理卫生健康公益行、自治区妇联蒲公英项目转移进城妇女心理干预、“彩虹”志愿服务真情点亮“微心愿”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为广大转移进城牧民提供法律、心理等咨询服务数百次。

微信图片_20201017113506.jpg

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时,呼和格日勒重点关注贫困家庭,不仅自掏腰包帮助他们,还为他们联系公益团体帮扶。托亚和妈妈就是在这个时候和呼和格日勒相识。托亚与呼和格日勒年纪相仿,却在25岁时患上重症肌无力,只能整日躺在床上。然而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女人,十几年一直照顾她的母亲也患上恶性肿瘤、面瘫、胆囊息肉需要住院治疗。病痛的折磨加上拮据的经济让托亚“心神不宁,脾气暴躁,缺乏安全感”。托亚的状态也影响着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对未来的迷茫,让这位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时刻处于焦虑抑郁状态。呼和格日勒一方面联系相关部门领导反应情况,联系公益组织对她们进行慰问帮扶,一方面多次去她们家里为两人进行心理放松治疗,她还加了托亚微信,通过微信疏导她。在一次疏导过程中,托亚谈起了做“微商”创业,呼和格日勒见机立即鼓励她,还为她找来了各种微商创业的资料。“托亚不能出门,做微商既让她多了一项收入,也使她对未来的生活更有掌控感。”呼和格日勒说:“心理疏导能达到的最好效果,就是可以帮助他人找回生活的意义,帮助他们树立抗击磨难、笑迎坎坷的信心”。

线上抗疫 “困”不住的公益心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呼和格日勒“困”在了家中。虽说,疫情影响她的正常出行和工作,却让平时忙碌的她有了更多陪伴家人的时光。可看到丈夫每日忙碌在抗疫一线时,她闲不住了,开始思考自己能为抗疫做些什么。就在这时,盟妇女联合会发出号召,组织在线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和锡林郭勒盟团委青少年心理热线在线服务,呼和格日勒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微信图片_20201017113439.jpg

“当时许多人对疫情存在误解,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需要做心理辅导。而专业的心理导师十分缺乏,我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对于心理辅导有一定的经验,希望能从这方面做些事情。”她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遇到困扰的居民群众、牧民群众通过电话、微信等媒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电话里,有十几岁少年对生命的担忧,开口就是“我能活下来吗?”有老人对疫情的误解“不让我出去运动,怎么抵抗病毒?”还有中青年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居家隔离产生的家庭矛盾……呼和格日勒运用专业的知识,一点点为他们疏导,有效的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获得了一致好评。今年八月,她被锡盟妇女联合会、锡盟温馨驿站婚姻家庭建设协会聘为“品牌调解专家”。九月,锡盟妇女联合会为她颁发了“巾帼志愿者服务证书”。

微信图片_20201017113433.jpg

为群众服务要讲方法,要知道怎么提供有效服务,随着工作的深入,呼和格日勒渐渐发现原有的知识水平已经满足不了为群众服务的辅导需求,她深感提升业务的必要性,于是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在已考取教师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基础上,几年时间里,她又考取了保育员证、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和成人膳食指导证书,进一步拓宽了知识技能。

微信图片_20201017113447.jpg

当记者问及您既是教师、班主任、志愿者,又是妻子、母亲、女儿,是如何兼顾事业、家庭和公益时,呼和格日勒笑了。她说,家人的支持是她工作的动力,不仅丈夫支持她做公益,儿子和母亲也经常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志愿者是一个让他人受益,同时也让自己成长的过程,一个收获大于付出的过程。”呼格日勒笑着说,由于经常陪她参加志愿者活动,儿子小小年纪便学会了体谅他人,性格豁达、开朗,会照顾人。而母亲也因为公益活动认识了更多的人,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对于自己,呼和格日勒觉得她将坚持做一名优秀的学习者,不断丰富内涵;努力做学生行动的示范者,和学生一起不断成长;潜心做一名帮助他人的志愿者,稳步向前,永不停步,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为锡盟成人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她永远把心掏给这片挚爱的草原……


发布日期:2020-10-15作者:草原小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