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8455线路检测中心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提出的“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殷切希望,8455线路检测中心积极响应教育厅在我区广泛实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号召,引导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日前,8455线路检测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组织学生深入我盟苏尼特右旗,前往赛汉塔拉镇巴彦杭盖嘎查、都呼木嘎查等贫困牧户相对集中的嘎查进行了定点帮扶,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洽谈合作项目,希望能通过创新成果的实践为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
经过选拔,我院“互联网+畜牧兽医服务”(远程兽医软件系统)、“玛奈乌兰牧骑电商云台”、“乐活校园公益”等三支创业团队入选此次活动,并组建“锡职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科技小分队”。我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技术部负责人靳国强、蒙古文汉语言与艺术学院2016级广告设计专业黄文都苏、师范学院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杨佳辉入选本次对接活动,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学院苏乙拉教授作为指导专家一同前往,活动由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王军带队。
团队于2018年7月13日上午抵达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文化中心,开始一小时访学活动。王军与乌兰牧骑孟克吉日嘎拉队长、东方歌舞团著名舞蹈家斯日吉德玛老师对此行的目的以及先进文化扶贫具体方案等进行了交流探讨,斯日吉德玛老师热心公益,当即决定加入“玛奈乌兰牧骑”公益团队,共同为贫困牧区的发展献计献策。研讨会后,团队成员参观了乌兰牧骑文化展厅,见证了乌兰牧骑发展的过程。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自己所学知识技能,为贫困农牧民铺致富路!
锡职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玛奈乌兰牧骑”团队与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合影留念
13日下午,王军、苏乙拉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及苏尼特电视台的记者前往扶贫的第一站——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巴彦杭盖嘎查。在巴彦杭盖嘎查驻村工作队部,师生服务团队同嘎查牧民代表、两委班子针对近期开展的工作的思路想法,讨论的热火朝天。
团队成员把这次的帮扶想法、措施精心整理成细致的扶贫协议,分发给牧民,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愿。苏乙拉老师和王军老师分别用蒙汉语像当地牧民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具体方法以及下牧户实地调查的愿望,嘎查干部反响积极热烈,个别接受能力较强的牧民当场签下了帮扶协议。
随后,团队在嘎查干部的带领下走访了贫困牧民的家。
贫困牧户额尔登毕力格家是一双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因病因灾致贫,团队成员先向老人询问了具体情况,老人多种疾病缠身。得知她的家致贫原因,在看到老人家简陋的羊圈与荒漠化的草场后,团队成员给出了帮老人筹集善款解决家里的问题的建议,并计划为老人提供“互联网+公益慈善机构或企业”的宣传文案制作。
路上,嘎查书记向我们介绍了生产马奶的额呢日勒图家需要电子商务指导,团队一行人前往他家,通过交谈了解到,因为没有符合条件的制作场地,不能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团队成员指导他取得相关执照的方法和预计的最小投资,以及后续生产的马奶可以通过“玛奈电商平台”等渠道扩大销售量。
来到贫困户敖特根巴特尔家时,他正在给羔子喂料,盼着能赶紧抓好膘情,卖个好价钱。今年四月,敖特根巴特尔正读高二的小女儿查出重病,爱学习的孩子无奈已经停课两个多月了,九万多元的治疗费用让这个贫困单亲家庭困难重重。大女儿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蒙语专业研究生,开学还要交七千元学费,家里能卖的只有五十只羔子,去掉饲料等成本只能赚到三万元左右,根本无法支撑这个家庭的需要。
扶贫服务队在交谈中了解了他家的困难后,经过协商研究,决定针对他们家的这种情况,准备采取“互联网+公益”的方式将敖特根巴特尔家的因病致贫具体原因和情况详细的宣传开来,然后争取社会上的捐款。
随后服务队积极的搜集资料、拍摄图片、了解家庭生活情况,并希望通过网络让这个困难家庭收到各界的关注。双方签署了8455线路检测中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扶贫协议书,为这家以后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大便利。面对记者采访时王老师向记者表示希望可以用这样的方式为牧民提供更多的便利,是他们的生活条件有更大的改善。
上图是在牧民张建军家中合影。针对张建军家的半散养半舍饲的现状,我院草原生态与畜牧兽医学院苏乙拉教授指导“远程兽医”的使用方法,并现场培训指导他如何为羊圈驱虫,还提供科学饲养的方法,解决了困扰他多年的驱虫问题。
上图是与白音呼硕嘎查牧民阿斯根巴特尔签订帮扶协议书。
上图为科技扶贫小分队在都呼牧嘎查贫困户莎仁乌拉家扶贫。莎仁乌拉家是因病因残致贫,科技小分队针对这家的情况,采取电商扶贫的措施,准备为他家建立电商平台,通过将牧区真正散养的苏尼特羊直接与北京等地的高档社区连接,为牧民提高收入。
上图是团队成员在都呼木嘎查牧民图力嘎家扶贫,图拉嘎是西北民族大学学生,因家中突发变故无奈放弃学业回家放牧,团队成员、东方歌舞团斯日吉德玛老师在深入了解情况后,根据他的文艺特长,为他制定了“创办苏尼特文艺团队”的创业计划。
上图是团队成员在都呼木嘎查贫困户钢特木尔家。刚特木尔家是因旱灾致贫,加之不幸遇到车祸,老两口都丧失了劳动力。儿子在赛汉塔拉镇做保安,基本上无法养活老两口。针对这种情况,团队成员经过研究决定为老两口搭建公益捐助平台,为其解决一部分眼前的困难。同时,帮助在牧区养牧的女儿建立电商平台,帮助其发展畜牧业。
此次帮扶活动共计入户实地调查7户,签订扶贫协议9户,准备对已经制定好方案(如远程兽医诊疗、电商平台搭建等)的牧户马上进入落实阶段,争取年内见到效益。
此次的红色青年筑梦之旅旨在将我院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从质量兴牧、科技兴牧、电商兴牧、教育兴牧等多个方面开展扶贫助牧工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锡盟地区广大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农牧户提供精准扶贫和产业升级改造服务,也必将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凝聚有热血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