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
8455线路检测中心
——我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赴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开展扶贫助牧活动
根据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的总体安排,我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带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于7月19日-22日赴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开展直播助牧活动,通过短视频制作、平台直播等方式开展特色农牧业产品和文化产品的销售和推广,让广大牧户学习和掌握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互联网营销新技能,实现增加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短视频直播现场集中教学活动
赛汉塔拉镇党委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从镇属嘎查中选拔出13位优秀青年参加培训。学员们对直播和短视频的使用、拍摄素材的组织、短视频的表达,以及拍摄和剪辑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
红旅团队的四名技术骨干分别来自电影系和信息系的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以“集中授课+实地拍摄+作品反馈”的形式,为首期学员进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使用抖音等网络平台展现牧区生产生活、使用直播短视频的方法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
团队成员、电影系塔拉辅导学员进行短视频编辑制作
培训老师以现有草原“网红”为例,详细阐述了用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扶贫逐梦的理念,引导学员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充分展示牧区生产生活方式,培养壮大粉丝,逐步推广具有苏尼特草原特色标识的民族产品,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红旅团队在艾润苏雅拉民族服饰公司现场教学
红旅团队的技术骨干分别从账号申请、账号运营、短视频拍摄与后期剪辑、直播“带货”技巧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指导,帮助学员明确方向、确定题材。参训学员就部分技术问题与老师们进行了咨询与探讨。
随后,培训班师生先后实地参观了苏尼特右旗阿都沁艾乐家庭牧场、巴润宝拉格嘎查布和巴特尔家庭牧场、艾润苏雅拉民族服饰用品有限公司、手工毡绣传承人热希玛老人家,老师们详细了解马奶、奶制品、苏尼特服饰、手工毡绣等蒙古族特色产品的制作方法与销售渠道,认真讲解了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的形式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增收的好处,并现场教学短视频制作方法。
红旅团队在阿都沁艾乐家庭牧场现场指导拍摄
阿都沁艾乐家庭牧场、布和巴特尔家庭牧场都是由中心户和大学生牧民创办的牧场,在扶贫助牧方面都有各自的做法,他们学会用短视频展现草原生产生活更具有带动意义。
在典型户呼和巴特家的蒙古包中进行现场教学
学员们拿起手机取景采风,将挤马奶、制作奶豆腐、饮牛、缝制蒙古袍的过程记录下来,同时也拍摄了许多迷人的草原景色和精美的手工艺制品,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选取自己最满意的照片和视频,剪辑、配乐、配字幕,制作出短视频,以精彩的“成果展”充分展现出了本次培训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手工毡绣传承人热希玛老人家现场教学
红旅团队在指导民族服饰拍摄现场教学
镇党委宣传委员南丁表示,随着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的不断推广,网络直播为传统牧业发展、草原文化传播增加了新平台,“带货直播”更为牧民转型增收指引了新方向,希望学员们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成为一名“传递草原声音”的出色“网红”。
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是我院扶贫帮扶的主要区域,巴彦杭盖嘎查在我院的帮助下成立了全盟第一个“嘎查史馆”,驻村扶贫干部哈斯朝鲁老师接受了红旅团队的专访,他向团队介绍了我院对苏尼特右旗的扶贫工作,寄语我院青年学子了解盟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红旅团队和我院扶贫干部哈斯朝鲁在巴彦杭盖嘎查村史馆合影
此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历时三天,累计提供服务20小时,服务牧民青年60余人次。以短视频和平台直播等方式开展特色农牧业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推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关键在于树立理念,明确方法,以及持之以恒的坚持。红旅团队会以此为契机,全力付出自己的相关资源和技能,争取在首期学员中培养出几名“草原网红”,为巩固脱贫成果做出贡献。
本次网络直播实操培训班专门建立了培训群,老师们将持续跟踪群内学员学习动态,为优秀学员提供一对一专业指导和后续服务支持。学员们也会积极配合,主动作为,以更高质量的“小视频”捧“红”草原,收获“大回报”。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在赛汉塔拉镇巴彦杭盖嘎查合影
Copyright 2012-2018 © 8455线路检测中心✪欢迎莅临 Health All Rights Reserved
策划设计:学院党委宣传部
学院邮箱:xlglzyxy@xlglvc.cn
学院电话:0479-8261398
学院纪委书记邮箱:xzyjwbxf@126.com
招生办电话:0479-8269414
学校地址:
主校区: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明安图街11号
北校区:锡林浩特市苏尼特街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