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系列社科普及讲座

  为了提升新型职业牧民理论知识水平,11月24日下午8455线路检测中心社科分院乌教授为阿巴嘎旗新型职业牧民培训工程理论培训班作了题为《合作社建设及案例、经营运作模式》讲座。

  在专题讲座中,首先对合作社建设的影响因素、模式、目的进行了分析,并对2019年畜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详细讲解;其次,对锡林郭勒地区家庭畜牧合作社产业链、综合畜牧合作社产业链、核心产业带动型“肉牛产业链合作社”等三种典型合作社案例和蒙古国信用合作社、消费合作社、绒毛产业链销售合作社等三种典型合作社案例进行详细比较,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学员们提出了多方面、合理化的建议和指导意见。

  乌教授在近两年扎根牧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讲座内容设计的更加紧密结合牧民需求,围绕合作社生产经验状况、产业发展方向、生产经营理念、内部运营管理等方面为牧民把脉答惑,使牧民朋友们对合作社建设及经营运作模式更加了解、发展方向更加清晰,更加坚定了牧民群众脱贫、增收、创业的信心。

  为进一步营造"三全育人"立体场域,实现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的多维度育人目标,11月26日下午,内蒙古社科院锡林郭勒分院、蒙古文化研究所、思政部联合开展的学术沙龙活动在师范学院416室举行。活动由社科分院副研究员娜日苏主持。

  蒙古文化研究所科研人员兼思政理论课教师张艳老师受邀作讲座。张艳老师立足科研岗位,结合多年在一线从事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经历,以"浅谈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有效融合"为主题,从"对科研工作认识的误区,以研促教的重要意义,教研有效融合的对策与建议"几方面,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讲座中,张老师运用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以我院近年来在人文学科领域取得的重要教科研成果为基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科研成果对思政理论教学工作的反哺关系,以及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和教科研精神。

  科研是教学工作的"源头活水",对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准至关重要。此次分享交流活动,是对思政理论教学与人文学科研究领域资源共享的一次有益尝试。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育人理念以及多维度育人目标体系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12月3日下午,内蒙古社科院锡林郭勒分院、8455线路检测中心经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了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蒙经贸关系发展趋势:锡林郭勒盟为例》的蒙文专题讲座。

  讲座以纵向的时间脉络,详细介绍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对中西方交流的影响;新时代“一带一路”政策出台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其次,融合“一带一路”政策,列举了锡林郭勒盟在中蒙经贸关系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建议对策。

  最后,斯琴图博士向大家汇报了在复旦大学访学期间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