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锡职教务通知【2019】43号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探索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院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公共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根据《8455线路检测中心关于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见》文件安排,经学院研究决定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导,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为目标导向,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突出综合素养和专业教学并举的育人导向。
二、立项原则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申报对象
1. 申报课程须是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课的2学分及以上的非思政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教职成〔2019〕13号)要求的范围内;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务必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2.课程负责人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两年教学业绩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3. 课程建设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素质优良,能确保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
四、课程建设要求
1. 紧扣“立德树人”,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 课程教学建设,形成一套课程思政的教学文件。每门试点课程应撰写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
3.授课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由试点课程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建的教学团队。每门试点课程应根据授课实际,对接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课程共建人,共建人应在试点课程的教案设计、教学资料、授课内容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4.教学成果建设,建立一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每门试点课程应选编3~5个包含设计方案与实施成果的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
5.教学过程充分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并努力建成在线开放课程。
6.教学效果评价,完成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每门试点课程应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和教学过程等,完成本门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评价。
五、建设时间
建设时间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学院将在2020年4月择期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六、申报程序
1.各教学单位积极发动专业教师申报,填写《8455线路检测中心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立项书》(见附件1)及教学大纲、教案设计等(见附件2)。
2.各教学单位组织对申报项目开展论证,每教学单位至多推荐两门课程开展试点改革,并填写《8455线路检测中心“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汇总表》(附件3)报送教务处。
七、项目评审及资助
1.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开展评审,对通过论证项目每项资助3000元经费。
2. 项目建设期结束后,学院将组织专家开展项目验收,并按30%比例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另行给予后期资助资金2000元。
八、材料报送时间
各教学单位于2019年8月30日前项目立项书、教学大纲、教案设计等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及汇总表报送教务处质量工程科,电子版发送至81334446@qq.com
教 务 处
2019年6月26日关于开展“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锡职教务通知【2019】43号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把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探索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学院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公共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大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根据《8455线路检测中心关于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实施意见》文件安排,经学院研究决定开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指导,以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工作新格局为目标导向,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突出综合素养和专业教学并举的育人导向。
二、立项原则
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无痕”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申报对象
1. 申报课程须是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课的2学分及以上的非思政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在《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教职成〔2019〕13号)要求的范围内;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务必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2.课程负责人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两年教学业绩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3. 课程建设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素质优良,能确保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
四、课程建设要求
1. 紧扣“立德树人”,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2. 课程教学建设,形成一套课程思政的教学文件。每门试点课程应撰写体现“课程思政”改革思路的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
3.授课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由试点课程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共建的教学团队。每门试点课程应根据授课实际,对接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课程共建人,共建人应在试点课程的教案设计、教学资料、授课内容上给予指导和帮助。
4.教学成果建设,建立一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每门试点课程应选编3~5个包含设计方案与实施成果的思政育人典型教学案例,编写具有课程特色的教学参考资料。
5.教学过程充分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并努力建成在线开放课程。
6.教学效果评价,完成课程思政育人教学效果评价。每门试点课程应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内容和教学过程等,完成本门课程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评价。
五、建设时间
建设时间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学院将在2020年4月择期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六、申报程序
1.各教学单位积极发动专业教师申报,填写《8455线路检测中心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立项书》(见附件1)及教学大纲、教案设计等(见附件2)。
2.各教学单位组织对申报项目开展论证,每教学单位至多推荐两门课程开展试点改革,并填写《8455线路检测中心“课程思政”试点建设项目汇总表》(附件3)报送教务处。
七、项目评审及资助
1.学院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开展评审,对通过论证项目每项资助3000元经费。
2. 项目建设期结束后,学院将组织专家开展项目验收,并按30%比例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另行给予后期资助资金2000元。
八、材料报送时间
各教学单位于2019年8月30日前项目立项书、教学大纲、教案设计等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及汇总表报送教务处质量工程科,电子版发送至81334446@qq.com
教 务 处
2019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