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栏目

【课程育人】8455线路检测中心公共选修课建设实施方案(

8455线路检测中心公共选修课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锡职教务文件【2016】03号

       公共选修课作为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的教育课程,对于满足学生不同兴趣需求,进一步强化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本专业以外其他知识领域的内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多种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决目前我院公共选修课在课程设置、质量监控、考核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公共选修课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适应现代社会多样化需求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样化的要求,充分认识公共选修课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我院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出发点,以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以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为目标,全面推进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创新。

        二、建设内容

       公共选修课程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一目标,以“知识交融、兴趣主导、服务就业”为宗旨,在调研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学院优势特色、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及模式进行建设。教务处将统一规划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体系,建立公选课的基本课程库,同时允许部分教师发挥自己特长开设其他课程,既保持课程的稳定性,又保持其动态性。课程体系一旦确立,既要保证课程的相对稳定性,避免出现课程随意性大的问题,也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结构,逐渐形成特色。

       根据学院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实际情况,计划从民族文化与历史传承课程体系,通用能力课程体系,艺术鉴赏与审美课程体系,自然、科学与科技课程体系,职业发展课程体系五个方面,利用三年的时间从全院范围内选拔20门公共选修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各教学单位结合公选课建设体系、本教学单位专业特色、教师专业等方面情况,积极组织申报。

      (一)申报条件

      申报课程应符合我院公共选修课程建设遴选标准,即:

      1.有利于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

      2.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

      6.有利于学习民族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启迪思路。

    (二)立项方式

     学院将在各院系申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入选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全院学生选读,并面向学生进行公开征集意见和建议,对成效显著的课程将纳入学院的公共选修课程体系,立项建设,将给予重点资助,每门课程资助金额原则上为5000.00元。

    (三)建设要求

        1.公共选修课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将公共选修课建设纳入课程建设规划,通过开展教学检查、倾斜授课津贴和资助课程建设经费,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各系(院)要重视公共选修课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保证公共选修课具有完备的教学文件、稳定的师资队伍,力争使开设的课程能代表本系(院)的最高水平。

        3.整合学院师资资源,提倡和鼓励专业带头人、教授、高级职称人员,特别是各级各类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积极开设公共选修课,组建以名师牵头的公共选修课教学团队,以保障充足的课程资源供给。

        4.加强公共选修课的教材建设。各系(院)要积极鼓励和资助教师编写规范的公共选修课讲义或教材,采取监控措施,确保选修课讲义或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及编写、印刷质量。另外,鼓励各教学单位牵头,结合专业特色,根据公共选修课的自身特点,与企业、出版社合作,联合兄弟院校,广泛发动高水平教师主参编公共选修课教材,建设“公共选修课系列教材”。

        5.由于公共选修课的课时一般较少(32学时),因此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更为重要。公共选修课任课教师应研究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区别,以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核心,在激励学生自行探索学习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选取几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不可面面俱到。教师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6.验收指标体系另行通知。

      (四)保障措施

       1.进一步规范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运行机制,使公共选修课教学进一步规范化

      (1)根据要开设选修课的统一规划,其教材选择、授课计划、任课教师由相应的院系或教研室进行讨论决定,并根据每次开课的情况和学生的需要跟踪分析和评价,保证公选课在适当增加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整,实行优胜劣汰制度。

      (2)加强对学生的修读指导。教务部门对公共选修课开设要加强宣传,向学生提供课程简介、教师简介、开课计划、选课要求、考试方式、学分计算等,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分类指导和引导式培养。

      (3)加强选修课学分的管理,定期公布学生的选修课修得学分情况,让每位学生及时了解自己选修学分修得情况,做好选课计划。

        2.建立健全公共选修课质量监控体系,使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向制度化转变

      (1)公共选修课要按照必修课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组织,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制定和实施课程质量调查制度。

      (2)建立科学、严谨的公共选修课教学检查制度,在学生评教中组织对公共选修课的评价等多渠道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全过程监控。

      (3)建立符合公共选修课特征的教学评估体系,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教、教务管理及督学部门考评等多种途径,实施量化评估与定性评估、横向评估与纵向评估、阶段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全方位共同测评,推动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材料报送

        申报课程的负责人需填写《8455线路检测中心公共选修课建设项目申请表》(详见附件),由所在系(院)汇总后于9月27日前将项目申请表电子版和纸质版(一式三份)交教务处教学管理科。邮箱:513564361@qq.com。

        为全院高职、本科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是每个系(院)必须承担的教学任务,其教学工作量将计入各系院的教学工作总量。希望各系(院)积极动员和组织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申报。

 

 

教  务  处

2016年6月28日

上一页:【课程育人】8455线路检测中心关于疫情防控期间 开展在线             下一页:【就业育人】2020届就业困难毕业生 精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