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涵养良好校园政治生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涵养良好校园政治生态

汽车系直属党支部书记  张金柱

2022年5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党的教育方针在高校落地生根。

一、旗帜鲜明地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牢立德树人的政治责任。红色始终是立德树人的本色,这个色调不能褪色,更不能易色。教育历来具有鲜明的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属性,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是凝心聚魂的精神旗帜。总的看来,西方反华势力策动境内“颜色革命”的活动从没有停止过,对年轻一代进行西方价值观渗透的“政治转基因”活动从没有停止过,借助热点时事和突发事件引爆负面舆情的活动从没有停止过,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依然任重道远。从政治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坚决保证高等教育充分实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将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办学的唯一标准。

树立崇高政治信仰,铸造干部队伍的政治操守。信仰是行动的方向、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中国高等教育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终极之问和根本问题,首先就要明确由谁来培养人。“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教育者的信念和操守,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属性,要求高校干部教师必须树立崇高的政治信仰。近年来,一些高校干部教师基于各种原因和动机在课堂和网络上发表错误言论的情况时有发生。化解这一风险,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正和夯实高校干部教师队伍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在思想上不断树立崇高笃信的政治信仰,在行动上严格划清不能逾越的政治底线,让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高校每一位干部教师的行动自觉和政治操守。

充分发扬政治民主,营造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高校是知识分子、民主党派较为集中的地方之一,是思想交流与文化创新最为活跃的场所之一,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始终是高校亘古不变的治理理念和行动文化。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需要在强化高校党组织政治领导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扬政治民主,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需要高校在稳定政治大局、坚定政治方向、严明政治纪律的前提下,紧密依靠、广泛团结和充分调动师生,形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深化武装政治理论,锻造严实善为的政治能力。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占领阵地。全面武装党的政治理论,就是要不断追求学术的政治性和政治的学理性相统一,要善于运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鲜活事实和经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些学术政治问题和政治学术问题。全面武装政治理论,最重要的就是摆脱旧思想、老思想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高校的发展实际相结合,将新思想、新理念创造性转化为高校自身发展的新方案、新经验,在深入理解中自觉践行、在坚定贯彻中升华认识,让新思想、新理念始终成为干部教师谋事创业、担当作为的方法之源、力量之源。

培育健康政治文化,营造清朗昂扬的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应为其他校园文化定基调、把方向。高校要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滋养,结合校本文化的优良传统,用最纯净的正能量凝练和形塑校园政治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形象标识,引领学术文化、学习文化、管理文化等其他校园文化,从而深刻地影响一所高校的政风教风学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注重做好优秀政治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不断彰显政治文化的效能,最大程度地聚民心、汇民意,促进校内政治生态和事业发展势态持续向好。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涵养良好校园政治生态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认真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等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制度,做到有严的规矩、高的标准、实的内容、好的效果。要认真研读《党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论述部分摘录》《关于集中治理全区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的实施方案》,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问题清单问题清单》系统梳理了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交易化的具体表现,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酒桌文化”“权权交易”“政治攀附”等11个方面表现、54种具体情形进行了深刻描述,问题定位精准、表现列举明确,一针见血指出了侵蚀党内政治生态的歪风邪气,生动形象划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红线”与“禁区”。问题清单提供了自查镜鉴、树立了鲜明导向。问题清单指出的现象,既为党员干部标明了“警示牌”,更为集中治理提供了“导航仪”,全体党员干部要紧紧结合工作实际,把自己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自觉对号入座、对照检查,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克服党内政治生活随意化、平淡化和庸俗化的问题。 切实起到照镜正冠、红脸出汗、警醒警示的效果。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主题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在强基础、固阵地、补短板上下功夫,用听得懂的语言、乐于接受的方式、合理合适的载体,分类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中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呵护好“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健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高校防范校园传教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机制,守好课堂主渠道,严把教材、出版物政治关,加强对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尤其是网络阵地的管理。 

强化执纪问责。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参加会议、专题会商、谈心谈话、检查调研、审核把关、执纪审查、责任追究等方式强化高校政治监督。建立健全日常廉洁教育和重要时间节点廉洁提醒机制,每年至少开展1次集中性警示教育活动,以案示警、举一反三、完善制度。 

培育健康的校园政治文化。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引领塑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强化“三全育人”工程。推广优秀网络文化,汇聚网络育人正能量。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首要在立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做到“四个相统一”“六要”标准。要严格遵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失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教师爱岗敬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我们各级党组织必须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重大政治责任,坚持把握关键、综合施策,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风政风和校风持续好转,奋力涵养良好校园政治生态,为推动我院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