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8455线路检测中心廖成松博士团队研发完成的科技成果“藜麦控肥增效提质绿色种植生产技术研发与应用”在全国食品行业科学技术评比中脱颖而出,喜获2022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8455线路检测中心为第一完成单位,太仆寺旗金亿达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太仆寺旗藜麦产业协会为共同完成单位,产学研合作结出新硕果。
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关于进一步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的指导意见》设立的食品安全领域行业奖项,由国家食品行业第一大报社——中国食品报社申报创办,用于奖励在食品安全领域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于2017年10月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认可,奖励项目编号为0276,分别设立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每年评审一次,授奖一次。2022年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在全国范围内共受理推荐项目86项,通过形式审查和初步审查后进入复审共30项,经专业评审最终审出获奖项目19项。
自2020年开始,本团队筛选的藜麦优质品种和研发的藜麦控肥增效提质绿色种植生产技术相继在内蒙古、河北省、甘肃省等藜麦主产区开展应用推广,获得行业的充分肯定和一致认可,3年间累积推广应用超80000亩,新增经济效益超7000万元,为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更优选择,为发展藜麦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田间试验
部分理论研究成果
有机证书、地理标识商标
2018年,应太仆寺旗扶贫办、农牧业生态局、教育科技局的联合申请,8455线路检测中心与太旗教育科技局、太旗藜麦产业协会、太旗金亿达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签署《太仆寺旗藜麦优质品种筛选和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开发项目》合作协议,开启了“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学院指派廖成松博士团队负责协议的具体实施,团队成员从种植区域土壤、气候条件历史数据分析开始入手,深入田间地头充分调研种植地块土壤养分、水肥条件、种植习惯、前茬作物等详细情况,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藜麦品种筛选,设计田间试验方案,足迹遍布红旗镇、千斤沟镇、骆驼山镇等太仆寺旗藜麦主要种植区域,供试藜麦品种近30个,采集土壤、灌溉水、藜麦等样品2000余份,分析比对数据超15000组,经过3个种植季的连续跟踪试验,筛选出7个优质藜麦品种,协助企业完成藜麦有机认证5项,协助太仆寺旗藜麦产业协会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项,廖成松博士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制定农业农村部藜麦行业标准1项,集成藜麦绿色种植技术1套,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专利3项。目前,藜麦种植技术已编入水土保持专业、园林技术专业《林草栽培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将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同时,《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读本》还作为农牧民培训教材,在现代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受到培训学员的良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