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5线路检测中心思想政治理论部

思想政治理论部(内蒙古社科院锡林郭勒分院)成功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讨会

思想政治理论部(内蒙古社科院锡林郭勒分院)成功举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讨会

 

2021年12月22日上午学院全体中高职思政课教师、相关研究人员在蒙锡雅饭店1号会议室,召开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内蒙古社科院锡林郭勒分院牵头,联合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组以及思政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举办。共有30余名教师参加研讨会。会议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案例展示、科研方向问题,进行了跨学科、多角度的发言探讨。

会议由社科分院办公室主任娜日苏主持,开幕式上,学院铸牢课题组成员、思政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研室主任米尔文副教授致辞简要回顾了课题组一年以来的成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概况

20220615139694.jpg

思想政治理论部拉图雅教授、金亮副教授、巴达仁贵、苏雅拉格日乐吐、刘一丹、那钦雄克尔等老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建设情况、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发言。拉图雅教授指出,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各门课程统筹协作、互相配合,增强大学生的认同自觉和行动自觉。金亮副教授从思政课教师的角度入手,认为当前仍应该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与科研水平、通过整理典型案例、加快课程信息化和资源库建设、打造团队等方法强化课程建设;巴达仁贵老师从培育好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重要性入手,从三各方面阐述了如何上好这门课的实践路径;苏雅拉格日乐吐老师指出,各门思政课作为各有侧重、联系紧密的有机整体,需要在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方法创新上相互配合、综合发力,引导学生积极践行民族团结,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与现实行动。刘一丹老师围绕在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具体剖析,并对未来课程建设提出建议。那钦雄克尔老师指出,思政课教师要先有“面向学生”的思维,需选取学生乐见、常见和罕见的案例融入教学,学生乐见的案例要具有趣味性、时代性和新媒体性。

20220615112850.jpg

米尔文副教授、娜日苏副研究员、安博德、窦文安等老师围绕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科研成果介绍、未来可言方向探索等方面进行了发言。米尔文副教授从社会同一性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下,如何实现互嵌式社区环境建设进行了探讨。娜日苏副研究员将民族融合的“北方模式”通过农牧文化互动交融的具体表现、典型案例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下一步学术研究方向。安博德老师从心理学的认知图式理论入手,分析了在高校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窦文安老师从“期望状态”、“族际互动”和“适应策略”方面考量了民族情感建设,探讨了如何促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宏观价值导向实现与民族心理认同的有效对接。       

20220615229574.jpg

学术发言后与会学者教师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充分展现出本次研讨会的前沿性与时代使命感。米尔文副教授进行了学术小结,对各位学者的发言进行了详尽的评议。社科分院娜日苏主任致闭幕词,倡导大家加强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资源,进一步加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主线的学术研究,丰富思政案例库,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本次会议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