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蹈专业介绍
一、 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
民族舞蹈专业以培养各盟市文艺团体舞蹈演员、各旗县乌兰牧骑舞蹈演员及社区艺术团舞蹈辅导员位基本目标,同时还要以培养舞蹈教师为辅助目标。
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适应文化艺术行业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从事社会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舞蹈演员及舞蹈教育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生应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应掌握从事舞蹈实际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对锡盟地区文艺团体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的了解,因此舞蹈专业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以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为目的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坚持课程教学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相对接。
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周学时 |
专业基础课 | 芭蕾基本功 | 第1-6学期 | 10 |
蒙古舞 | 第1-6学期 | 4 | |
毯子功 | 第1-6学期 | 4 |
课程体系:专业课
课程属性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周学时 |
专业基础课 | 剧目 | 第3 -6学期 | 4-6 |
民族民间舞 | 第5-6学期 | 4 |
课程体系:专业拓展课
课程属性 | 课程名称 | 开设学期 | 周学时 |
专业拓展课 | 舞蹈欣赏 | 第1学期 | 2 |
蒙古族传统精品舞蹈排练 | 第4学期 | 2 |
三、特色创新
舞蹈专业发展创新民族地域传统舞蹈为主要教学课题,以基本功、毯子功、蒙古舞为基础训练支撑,配合民族民间舞、剧目教学,培养舞台表演、教育教学复合型人才
1.特色办学:以蒙古舞舞蹈为主要教学内容,发扬地区民族文化与艺术传承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行业调研,将民族舞蹈与内蒙古地区特有的蒙古族民族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突出学生的专业实践特色提高学生在舞蹈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3.课程建设:剧目课程是的舞蹈建设是重中之重,为了剧目课程能够突出民族特色,将新创剧目,让学生舞蹈表演实践锻炼相结合,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技能规范、作品理解清晰、形象体现准确、表演生动的合格的应用型舞蹈表演人才。
4、考核创新:改变以往传统的单独班级考试方式,改为舞蹈专业师生集体观摩考试,将考试时间进行集中,按年级、班级进行逐个考试,让每位教师了解其他班级教学进度及水平。让学生学习其他班级舞蹈优点,总结缺点,有利整体提高教学水平。
四、专业发展
1.招生与就业情况
民族舞蹈专业于2008年首次开始招收全日制中专生,主要招收普通初中毕业生。2015年9月开始招收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舞蹈特长生,主要招收小学毕业生。
民族舞蹈专业自招生以来共有99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82人。目前已毕业87人,在校生12人。
学生就业情况:
序号 | 班级 | 学生人数 (毕业生) | 就业率 | 专业对 口率 |
1 | 2008级舞蹈班 | 12 | 70% | 93% |
2 | 2009级舞蹈班 | 19 | 80% | 95% |
3 | 2010级舞蹈班 | 14 | 88% | 85% |
4 | 2011级舞蹈班 | 8 | 82% | 90% |
5 | 2012级舞蹈班 | 7 | 80% | 92% |
6 | 2013级舞蹈班 | 2 | 100% | 100% |
7 | 2014级(新疆)舞蹈班 | 24 | 100% | 100% |
2.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既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又能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标准。本专业学生通过各种文艺演出、慰问扶贫等社会实践来了解社会现实,树立热心爱心公益事业的理念,践行“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宗旨,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又深化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增强了学生内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
五、主要人才培养成果:
本专业学生曾多次参加学院及社会演出活动和自治区级和盟级的各项舞蹈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目前有在锡盟歌舞团、锡市乌兰牧骑、各旗县乌兰牧骑担任舞蹈演员的工作,同时在锡盟地区也有担任幼儿园老师的工作,还有在文化部门担任艺术指导工作,以及有一部分学生考上了艺术院校。
我院学生出演大型节目
舞蹈专业学生演出照片
迎新晚会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