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传统乳制品标准及工艺技术研究”产业创新人才团队再次成功入选第十一批“草原英才”
滚动支持人才团队
近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会同自治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组织开展了第十一批“草原英才”评审工作。经初审、专家评审、公示、考察、会议审议等环节,最终评选出第十一批“草原英才”滚动支持人才团队36个。我院雅梅教授领衔的“传统乳制品标准及工艺技术研究”产业创新人才团队成功入选。
“草原英才”工程是着眼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围绕自治区优势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和趋势,统筹人才发展的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自治区依托“草原英才”工程,在引才、育才、载体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传统乳制品标准及工艺技术研究”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组建于2014年,这是一支依托锡林郭勒盟特色产业项目组建的校企合作研发团队。团队成员由组建时的11名,逐渐扩至16名,由8455线路检测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及传统乳制品企业的教师和工程师组成,其中博士2名,正高4名,副高7名;成员中共有9名党员。
该团队组建以来,在负责人雅梅的带领下,围绕锡林郭勒盟绿色无污染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服务自治区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传统乳制品标准及工艺技术研究,提升团队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2014年以来,立项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1项,自治区传统乳制品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1个,自治区级科研课题8项,盟级课题1项,学院重大专项课题1项。建立了自治区民族传统奶制品培训研发基地,传统乳制品产学研科技创新试验基地。
团队依托传统乳制品科研平台和研究项目,在负责人雅梅带领下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对全区传统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在全区范围内采集样本进行化验和数据分析,制、修订了12项自治区食品安全地方标准,7项检测方法地方标准,在全区范围内发布实施;编写出版了《蒙古族传统乳制品加工技术、质量与安全问答》;建立了传统乳制品示范生产中试车间,酸马奶中试车间;与蓝旗长虹乳制品厂合作研发了适合小型传统乳制品生产企业、小作坊制做奶豆腐、奶皮子、黄油等机械化生产设备,开展传统奶制品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在全区范围内对传统乳制品从业人员进行了近万人次的培训。
近5年来团队发表专业论文28篇(其中SCI论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编著出版实用技术和科普读物3本。用蒙、汉两种语言和文字整理完成蒙古族传统乳制品生产加工技术文字、图像资料10套(汉文)、9套(蒙文)。编写了《食品微生物及检验技术》在线题库,在全国范围内适用。
团队于2016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产业创新人才团队”称号。2018年又获得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草原英才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滚动支持。《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服务传统乳制品加工产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研究成果获得2015年度全国食品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传统奶食品制作培训”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特色技能培训品牌”和“知名品牌”。
学院“传统乳制品标准及工艺技术研究”产业创新人才团队能够获得自治区再一次支持,是对学院服务民族地区、挖掘民族特色、弘扬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办学方向、办学定位的高度肯定,也是学院科研工作进一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