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是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审美观念、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院艺术教育2017-2018学年度遵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体艺〔2014〕1号)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结合8455线路检测中心各专业艺术特色及民族文化传承的要求,以建设自治区级示范院校和国家及自治区优质高等专科院校立项为契机,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开设艺术类专业、课程及艺术类选修课程,积极开展各项校内艺术教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
一、领导重视、统筹资源、形成合力、创新艺术教育体制机制
一年来,学院配备艺术教育专项资金超过二百万元,用于艺术教育的建设、日常训练、作品创作、设备购买、演出比赛、观摩学习等。学院建有6200平米的艺术馆和6000平米马头琴实训教学楼及成吉思汗影视艺术学院实训教学楼。建有马头琴音乐厅、模拟演播厅、摄影摄像实训室、舞蹈练功厅、琴房、音乐工作室、蒙古族民俗展览馆、音乐教室、画室、动漫设计室等艺术教学实训场地。学院艺术活动场地设施、设备较为齐备,多数场所配有灯光、音响、话筒、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具备各类文艺演出、音乐欣赏、联欢会等艺术活动的硬件条件,保障学生授课、练习需求,积极传递艺术的内涵与精神。
学院明确了蒙古语言文化与艺术学院、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成吉思汗电影艺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为艺术教育教学机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关工委等管理部门协调、组织艺术教育活动,这样更有利于促进艺术教育工作与学生工作的全面结合,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工作在育人方面的功能。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和文艺社团、文艺活动管理,确保了艺术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经过努力,目前融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机制已基本形成。
二、精心设计、合理布局,构建艺术教育专业与课程体系
(一)依据地域特色、开设特色专业、传承民族艺术
现开设音乐教育、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蒙古族播音与节目主持、马头琴表演、艺术表演、电影摄影摄像技术、民族手工艺、民族舞蹈、民族服饰设计与制作等艺术专业,为自治区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培养蒙汉双语专业人员,满足社会需求。2016年音乐教育(长调、马头琴)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民族动漫游戏专业为自治区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中;广告设计制作专业为院级优质校骨干专业建设;《民族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得2018年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开设丰富优质的艺术教育课程
学院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还开设了丰富的艺术教育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中外绘画作品欣赏》《游牧文化赏析》《中外话剧赏析》等十几门艺术选修课程,为学生艺术人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学院地处以“搏克之乡”“长调之乡”“中国马都”而著称的锡林浩特市,具有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对蒙古族文化艺术的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院致力于蒙古族文化与艺术教育课程的结合,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如《呼麦》《潮尔道》《长调》《马头琴》《蒙古筝》《民族舞蹈》《民族动漫》《民族手工艺》《蒙古标准音》《蒙古族民间音乐赏析》等艺术教育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同时利用本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发掘民族优秀文化教育资源,编写了《马头琴演奏技巧》《长调演唱技巧》《呼麦演唱技巧》《学习使用蒙古语》《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与思维的训练》《节目主持艺术》《播音艺术》等教材,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学生基本能力测试题库、课件资源库、典型案例库、情景教学视频库、精品课程视频库等。
(四)结合专业构建完善的艺术教育实践体系
学院注重艺术教育活动形式创新,将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作为每学期学生实操课程成绩的重要来源。为此,我院在因地制宜组建了蒙古吉雅社团、呼和阿尼尔社团、舞都会社团、“苍天的驼羔”社团、心雨社团等61个大学生艺术类团体和协会的基础上,全面开展舞蹈、绘画、剪纸及手工作坊等多种艺术活动。
各教学单位把艺术教育与专业特点有机融合,如师范教育学院的“幼儿园环境设计与玩教具制作”、蒙古语言文化与艺术学院的“艺术作品展”、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的每周专场“马头琴音乐汇演”等独具特色品牌活动,形成“班班有活动、院院有特色”的艺术氛围,切实营造有文化、有内涵、有品位的“人文校园”。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艺术人才的保障工作
(一)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艺术教育教师队伍,是做好、做强我院艺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院根据艺术教育课程开设和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需要,采取有力措施配齐艺术教育教师,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目前,共有美术、动漫类专兼职教师39人,音乐、舞蹈类专兼职教师39人。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加快,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院现已建设4个艺术方面的技能工作室,分别是“额尔德尼油画大师工作室”“塔林夫国画大师工作室”“巴·毕力格漫画大师工作室”“白嘎力动漫工作室”。通过搭建工作室平台,聚集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以“名师带徒”的方式,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有效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
(二)多措并举,提升师资整体素质
我院在健全传帮带和新老教师互帮互助机制、引进大师级专家教授对师生进行培训、外出培训学习等多种途径,搭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学技能培训平台,提高艺术教育师资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师资队伍均衡发展,还鼓励教师参与艺术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同时,教师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目前我院7名美术、音乐、书法专业教师担任了锡林郭勒盟美术家协会、漫画家协会、音乐家协会主席、副主席等职务。每年各专业教师都利用假期到行业企业进行有计划的社会调研。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实艺术教育教学力量
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培养,学院还通过多种途径,专门聘请社会文化艺术团体专业人士、民间艺人担任兼职艺术教师。近年来,学院聘请了国际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著名长调歌唱家拉苏荣、蒙古国呼麦大师敖得苏荣、蒙古国造型艺术学院宝门道尔吉、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官其格、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乌力吉图、霍尔查、梁斌、潮尔道传承人芒来、长调传承人查干呼等为学生亲自授课,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指导。
四、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塑造高雅情操
(一)开展多种艺术活动,让艺术之园百花齐放
一年来,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蒙古语言文化艺术学院的师生在国内舞台上不断绽放光彩,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集中展示了我院优秀的校园文化成果,用艺术的灵韵向全世界宣传了8455线路检测中心。
1.根据社会需求,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我院获得“自治区乌兰牧骑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非物质文化传承培训基地”、“自治区蒙古语标准音培训基地”、“锡林郭勒盟双语培训基地” 、“乌兰浩特蒙古族小学少年马头琴培训基地”、“锡林浩特蒙古族第二小学少年马头琴培训基地”、“锡林浩特蒙古族小学少年马头琴培训基地”、“巴林右旗大板蒙古族实验小学少年马头琴培训基地”、“辽宁省葫芦岛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少年马头琴培训基地”、“包头市九原区蒙古族小学少年马头琴培训基地”等。学院主动承担起艺术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上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2.走出校园,服务社会。3月参加盟妇联举办的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8周年联谊会;4月底师生代表学院赴河北安平县开展中华民族大赛马·2018传统耐力赛“京安杯”文艺演出;今年6月,自治区乌兰牧骑表演人才培训基地在我院挂牌成立,并承办了自治区蒙汉语小戏小品比赛,来自自治区400余名乌兰牧骑演员参加了此次比赛,得到了自治区文化厅的认可;马头琴学院专业教师参加了“2018年全国教育电视联盟春节特别节目”、“2018年锡林郭勒盟春节晚会”、“草原回想曲·穿暖锡林河”、齐·宝力高马头琴交响音乐会。
(二)引领大学生了解、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
2018年5月,为充分利用、传承、发挥好文化遗产的能动作用,推动富有民族地域色彩的文化建设,我院在2017年的基础上,重新打造了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在整个《蒙古马》实景剧排练演出中,我院有231名学生参与了实景剧的舞蹈、哈达表演、摔跤表演和马头琴演奏等项目的工作。
9月,学院组织全院1500余名教职工和1.5万名学生分场次的观看了实景剧《蒙古马》,感受艺术的熏陶,能够让锡职学子感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大学生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与热爱,让他们加入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工作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构建高雅艺术传播体系,审美育人聚能量
借助“高雅艺术进校园”、“艺术名家大讲堂”等精品活动,将中外著名的艺术家、名人名家请进校园,让师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1、艺术名家大讲堂精彩纷呈,分享艺术人生,传递正能量
学院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邀请在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学术交流或专题讲座等活动10余场次,分别举办了《8455线路检测中心当代美术作品展》《当代艺术学术研讨会》《教师美术作品展》;举办了民族音乐系列讲座《人类初音与民族风采-口弦琴与口弦艺术》《漫画艺术》《蒙古马文化与发展》等专题讲座。
2、9月11-17日,首届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戏剧节在锡林浩特市拉开帷幕。本届戏剧节共有12部蒙古语剧目、17部蒙古语小戏小品展演。其中,蒙古剧《神州阿木古郎》、《红嘎鲁》、《阿拉腾鸿达嘎》、《和谐四瑞》四部优秀剧目走进我院,分别于9月13日至16日,在学院礼堂进行展演,为广大师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蒙古语戏剧视觉盛宴。
3、10月26日,2017年度优秀剧(节)目惠民巡演剧目——话剧《麦新》为我院学生带来了一场满怀爱国主义情怀的视听大宴。《麦新》以真实的主人公革命音乐家麦新为原型,以音乐报国、献身祖国的故事以及演员精湛的演技,鼓舞了所有同学。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的艺术知识结构,提升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了锡职学子的综合素养。
(四)创建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平台,传播优秀文化
1、发挥品牌活动的效应。通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 “心理健康文化节”、校园广播体操比赛、 “宿舍文化节”、 “班级文化节”、大学生“创艺杯”手工艺品大赛、迎新生和迎新年文艺演出等品牌性的学生艺术教育平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和高度认可。同时也帮助学生提升校内文化生活气息和氛围,展现8455线路检测中心学子风采和文化内涵。
2、积极组织其他校内各项艺术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2018学年度以来我院团委、学生处、宣传部、二级院校等开展校园歌手大赛,纪念“一二·九”运动文艺演出、2018年“师生情”迎新年文艺演出、“阳光百灵”大学生才艺大赛、“福达驾校杯”校园达人秀暨“塑镫银饰”十佳校园歌手选拔赛、“学习总书记讲话 做合格共青团员”舞蹈文艺汇演,“心理情景剧”大赛等一系列美育活动达220余场次,参与人数2.5万余人次,覆盖面较广。充分展示了我院师生的艺术才华和创新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艺术教育下一步工作
(一)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艺术文化综合素养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公共艺术课的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强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不断扩充教育内涵,力争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新的突破。
(二)以学生成才为本,加强了艺术教育的实效性。接受艺术的教育和熏陶是每一个青年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成才需要,广泛地设计开展了一系列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感受的艺术活动,使艺术教育没有脱离学生的校园生活,反而与他们息息相关起来,在每个学生的艺术实践中渗透艺术教育,真正加强了艺术教育的效果。
(三)注重学生参与,提升了艺术教育的惠及率。艺术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更不是个别教育,而应该是惠及全体的教育。近几年,我院重视学生对于艺术活动的参与程度,精心设计了学生参与度高、惠及面广的活动形式,使得在校学都能够有机会参与艺术展演活动,大大提升了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为每一位热爱艺术的同学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展示平台。
(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院艺术教育全阶段、全过程、全方面。加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抓好“宿舍文化节”“班级文化节”“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文化节”等品牌性活动。
今后,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以建设国家级优质高等专科学校为契机,学院将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艺术教育效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