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一村一
开放教育本科
开放教育专科
助力计划
残疾人教育

《乡镇行政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乡镇行政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乡镇行政管理》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乡镇行政管理专业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与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教学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也介绍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同时,紧密联系行政管理和行政改革的实践。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了解,提高行政管理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乡镇行政管理》是一门研究范围很广泛的应用性学科,课程教学时,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

  3.安排形成性考核,关注教学过程的监控、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辅助教材,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论坛、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要求的层次

   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这三个教学要求的层次,亦是本课程考试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要求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基础部分;要求理解的内容,基本上是考试的主要范围;要求掌握的内容基本上是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一学期开设。

  二、教材说明

   1.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文字教材为基本教材。文字教材是《公共行政学导论》,由中国人民大学齐明山教授主编,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是整个教学的基础,也是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另外,可以参考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赵菊强编著的《公共行政学学习指导》一书。

  2.音像教材

   根据乡镇行政管理课程的性质和具体内容,为配合此课程的教学,制作了2学时的音像光盘,同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行政管理学课程录制的20课时电视录像课,亦可作为音像媒体参考。录制的音像光盘和录像课,每课时50分钟。音像教材有机配合文字教材,系统讲授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侧重讲重点、难点,讲思路,讲方法。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与学时分配(附表格)

序号

教学内容

主讲

课内学时

录像学时

1

第一章 绪 论

齐明山

6

2

2

第二章  行政环境

齐明山

4

1

3

第三章  政府职能

齐明山

8

2

4

第四章  行政体制

齐明山

5

1

5

第五章  公共组织

齐明山

8

2

6

第六章  行政领导

齐明山

5

1

7

第七章  人事行政

齐明山

5

1

8

第八章 机关行政?

齐明山

3

1

9

第九章  行政决策

齐明山

7

1

10

第十章  行政执行

齐明山

7

1

11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

齐明山

6

1

12

第十二章  公共财政

齐明山

3

1

13

第十三章  法治行政

齐明山

5

1

14

第十四章  行政方法

齐明山

4

1

15

第十五章  行政效率

齐明山

7

2

16

第十六章  行政改革

齐明山

7

1

合计

90

20

 

第三部分  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理解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科学管理时期、行为科学时期、新公共行政学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掌握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含义;公共行政的特点与作用;公共行政学的含义和特点

  第一节  公共行政的含义与特点

  一、行政与公共行政

  二、公共行政的特点

  第二节  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科学管理时期

  二、行为科学时期

  三、新公共行政学时期

  四、新公共管理时期

  五、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与发展

  第三节  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公共行政学的含义

  二、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三、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四、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行政环境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政环境的作用;掌握行政环境的含义;行政环境的特点;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具体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第一节  行政环境概述

  一、行政环境的含义

  二、行政环境的特点

  三、行政环境的作用

  第二节  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一、一般行政环境与公共行政

  二、具体环境与公共行政

第三章  政府职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政府职能的类型;政府基本职能;掌握政府职能的含义和特点;市场失效;政府失效;政府干预

  第一节  政府职能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二、政府职能的特点

  三、政府职能的类型

  第二节  市场失效与政府失效

  一、市场失效

  二、政府失效

  三、政府干预

  第三节  政府基本职能

  一、政府的政治职能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三、政府的文化职能

  四、政府的社会职能

第四章  行政体制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体制的含义;行政体制的特点;行政体制的类型(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第一节  行政体制概述

  一、行政体制的含义

  二、行政体制的特点

  第二节  行政体制的类型

  一、中央政府体制

  二、地方政府体制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

  四、行政区划体制

第五章 公共组织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公共组织的作用;公共组织的类型;公共组织理论;西方公共组织理论的新发展;掌握公共组织的含义和特点;公共组织的层级结构和分部结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第一节  公共组织概述

  一、公共组织的含义

  二、公共组织的特点

  三、公共组织的作用

  第二节  公共组织的类型

  一、集权制与分权制

  二、完整制与分离制

  三、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四、层级制与机能制

  第三节  公共组织结构

  一、公共组织的层级结构

  二、公共组织的分部结构

  三、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第四节  公共组织理论

  一、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三、新公共行政时期的组织理论

  四、新公共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第五节 西方公共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一、非营利组织

  二、学习型组织

第六章  行政领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政领导的作用;行政领导的类型与产生方式;行政领导理论;掌握行政领导的含义和特点;行政领导的权力与责任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

  二、行政领导的特点

  三、行政领导的作用

  四、行政领导者的类型与产生方式

  第二节  行政领导的权力与责任

  一、行政领导的权力

  二、行政领导的责任

  第三节  行政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四、变革型领导理论

第七章  人事行政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事行政机关;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掌握人事行政的含义、特点和原则;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国家公务员制度(职位分类制度、任用与更新制度、激励与保障制度)

  第一节  人事行政概述

  一、人事行政的含义

  二、人事行政的特点

  三、人事行政的原则

  四、人事行政机关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

  一、从人事行政到人力资源管理

  二、人力资源的含义与特点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

  二、职位分类制度

  三、任用与更新制度

  四、激励与保障制度

第八章  机关行政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对机关管理的作用;理解机关行政的基本任务;机关行政的职责;机关行政的作用;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掌握机关行政的含义;机关行政的特征;信息技术在机关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节  机关行政概述

  一、机关行政的含义

  二、机关行政的特征

  三、机关行政的基本任务

  四、机关行政的职责

  五、机关行政的作用

  第二节  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一、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管理

  二、会议管理

  三、公文与档案管理

  四、行政经费管理

  五、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第三节  信息时代的机关行政

  一、信息技术对机关行政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在机关行政中的应用

第九章  行政决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政决策程序;理解行政决策的作用;行政决策体制;掌握行政决策的含义和特点、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类型

  第一节  行政决策概述

  一、行政决策的含义

  二、行政决策的特点

  三、行政决策的作用

  第二节  行政决策的原则与类型

  一、行政决策的原则

  二、行政决策的类型

  第三节  行政决策体制与程序

  一、行政决策体制

  二、行政决策程序

第十章  行政执行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政执行的原则与作用;行政执行的步骤(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行政评估的原则与方法;行政评估的内容与程序;掌握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行政执行的步骤(行政指挥、行政控制、行政沟通、行政协调);行政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第一节  行政执行概述

  一、行政执行的含义与特点

  二、行政执行的原则与作用

  第二节  行政执行的步骤

  一、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

  二、行政指挥

  三、行政控制

  四、行政沟通

  五、行政协调

  第三节  行政评估

  一、行政评估的含义与作用

  二、行政评估的原则与方法

  三、行政评估的内容与程序

第十一章  行政监督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政监督的原则与作用;掌握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一般行政监督、行政监察、审计监督);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法制监督、社会监督)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与特点

  二、行政监督的原则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