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一村一
开放教育本科
开放教育专科
助力计划
残疾人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一

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涵义。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涵义: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B可知性,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C辨证性,坚持物质是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2、 简述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1)相互区别: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静中有动
2)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静止、否认运动;相对诡辩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

3、 什么是发展?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 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特点?

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就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实践活动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客观现实性;第二,自觉能动性;第三,社会历史性。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6、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决定人的矛盾性存在的最终根由,是人对自己的自然性存在的永不自满,即人的需要;而决定人的这种矛盾性存在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即人的实践。实践使人与自然相分化,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成为万物之灵长,这就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同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也就要在实践中来完成,而且这种统一与新的对立又总是处于一个不断解决又不断发生的过程之中。因此,在实践中折射出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人的全部秘密就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所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