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国际经济法是国家开放大学法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4学分,72学时。
作为法学专业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我国的国内法律制度,也需要学习和了解涉外经贸交往有关的基本国际公约和国际商业惯例。
国际经济法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学习者了解、掌握国际经济交往有关国际法律规则与制度,了解新时代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全球化,以及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的有关进程,培养学习者利用所学国际经济法有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工作所遇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
一、设置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中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形象参与国际事务,必须善于运用法治,加强国际法治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设国际经济法课程符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习者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二、法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
首先,在职学习,不脱产的学生多。他们平时工作忙,很少有集中学习的时间。
其次,来自基层的学生多。在基层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国际经济法相关实践的机会较少。
第三,来自司法机关、行政机关的学生多。他们有较强的实践经验,但是理论水平稍差,不能把工作重点问题上升到理论水平。
第四,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自学能力不强。
三、国际经济法课程本身的特点
国际经济法的理论性强,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相关实践问题与日常生活相距较远,而且需要学习者了解少部分的英文文件名称。因此,较之法学专业其他课程,本课程的学习与讲授难度更大。
第三部分
针对国际经济法课程的上述特点,课程组在制定教学大纲、一体化方案,编写文字教材和建设其他媒体形式的课件时,采取了相应措施,争取在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的同时达到特定的课程教学目的。
一、教学大纲:课程组希望能在教学内容上反映应用性的特点,力求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使学习者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自学能力和认识事物的创新能力,以满足开放教育的要求。
二、一体化方案:课程组在建设文字教材的同时,还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辅之以录音、录像的媒体手段,让有条件使用多种媒体手段的学生,能够灵活地选择学习方式、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三、文字教材:本课程文字教材是国家开放大学实施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法学专业系列教材中的一本。为了更好地探索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课程组从文字教材的体例、版式设计等方面作了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征。
四、课程组还通过直播课堂、网上教学活动等多种手段向学生授课,就国际经济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出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