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 |
第二章 法律文书的语言 |
授课学时 |
2 |
教学目标: 明确法律文书制作的选材要求、表达方式以及语言规范,为学习不同种类法律文书的制作奠定基础。 |
|||
教学重点: 法律文书语言运用的基本规范和表达方式。 |
|||
教学难点: 法律文书语言运用的基本规范和表达方式。 |
|||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 讲授与讨论,PPT。 |
|||
作业及课外训练: 修改下面句子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和多方面取证,真相终于被揭开了,那是“斧头帮”干的事,出面组织和收买凶手的是斧头帮的一个头面人物的亲弟弟谢天赐及其死党马一刀、张彪、唐德义以及一个叫“小刀会”的组织,也都参加了这起暗杀事件。 提示:1.注意使用法言法语2.注意词义的准确性 |
|||
参考资料: 1.邓晓静、陈咏梅:《法律文书写作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版。 2.宁致远:《法律文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版。 3.马宏俊:《法律文书制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4.陈卫东、刘计划:《法律文书写作(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5.白彦:《基层常用法律文书制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 6.熊先觉:《中国司法文书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8月版。 |
|||
课后小结:
|
法学院教案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设计 |
法言法语风格:规范、庄严、质朴 综上所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二条、第四十二条第(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九条、第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二款、第十八条、第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三目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被告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1996年1月24日作出的不授予原告刘燕文博士学位的决定; 二、责令被告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于判决生效后3个月内对是否批准授予刘燕文博士学位的决议审查后重新作出决定。 一、字词精当 (一)正确使用法律术语 故意·过失 既遂·未遂 受礼·受贿 询问·讯问·审问 受害人·被害人 惯犯·累犯 从轻·减轻 从重·加重 违法·犯罪 结果·后果 伙同·共同 (二)准确适用近义词 交代·交待 妨碍·妨害 伏法·服法 强制·强迫 从新·重新 权利·权力 法制·法治 (三)正确使用简称 1.名称代称式。一是代词类代称。如把法院称为“本院”;二是绰号类代称式,如“四人帮” 2.删除附加式。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规定》 3.摘取字词式。如“如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简称“公检法”,“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 4.意义概括式。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简称为“16字方针” 5.含同词语式。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简称为“双百方针” 用“牛马感情不和”来简称姓牛的原告与姓马的被告夫妻感情不合 “被告与父母分居(分开居住)多年,对父母未尽赡养义务” (四)正确使用数字 1.汉字数字的运用 (1)引用的法律条款项序号一般用汉字。 (2)判处的刑罚应使用汉字。 (3)法律文书尾部落款日期一般用汉字小写数字。 2.阿拉伯数字的运用 (1)公历年代、年、月、日(除文书尾部时间外)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 (2)计数与计量:①文书编号②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以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③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 3.倍数的表达。如“去年办理人民调解案件100件,今年办理人民调解案件400件”,应该是“增加了3倍”或“增加到4倍”,而不是“增加了4倍”。 4.标定层次的序数 5.零和点的使用 一万零五百元 二点三倍 (五)正确使用量词 1.应针对特定事物分别使用特定的量词。 2.对于全程量词(一切、所有、每个)和特称量词(有些、有的、一些、不少、大部分、小部分),应尽量避免使用。 (六)正确使用称谓 原告 被告 第三人 自诉人 被告人 (七)词义单一 1.乙方应于2010年5月1日前将货物送至108国道旁。 2.张志红应在3个月内按原价赔偿李兵的损失。 3.被告人杨××因抢劫两次被判刑。 4.李健一见到刚刚回来的王炳丁的哥哥,就上前一把抓住,扭打起来。 二、词语规范 (一)避免忌用词语 1.避免错别字的产生 “本院授理后,依法……” “现已审理中结” 2.不生造词句 “原告于是不得不做了人流”,其实是人工流产 “被告突然拦住原告进行纠理”,其实是纠缠、论理 3.尽量少用抽象的语言 “原告认为被告和其他女人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4.切忌指代混乱 “原告王××诉称,被告×××于××××年××月××日与其丈夫一起打自己。” 5.不得滥用文言 “本院认为,被告人张××,无视国法,在加强廉政建设,整顿不正之风之际,利用职权,收受贿赂31次,数额巨大,并为行贿人谋取非法利益已构成受贿罪,本应从重处罚。但鉴于被告人在案发后,能主动交待检察机关尚未掌握的主要事实,积极交出全部赃款,检举他人犯罪,有立功和悔罪表现。本院决定对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予以采纳。” 例中运用了“并、已、本、但、及”五个单音节虚词,这些虚词本身并没有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当它们与上下文结合起来时,便可以表达丰富的逻辑关系。如果将其改换为双音节词“并且、已经、本来、但是、以及”,意义没有变,但缺乏单音节词的精炼、简洁,降低了语句层层推近的紧凑程度。另外,例中还出现了古文句式“在……之际”和双音节文言词语“鉴于、尚未、予以”和单音节的“其”等,简炼明确,周密严详,表现出一种庄重的严谨的风格。 6.忌用模糊语言 “我们认为丁××的行为是正当防卫,而非故意伤害,原判定性失当,判决欠妥。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05条的规定,向你院提出抗诉。” 7.忌用华丽的辞藻 “想当年原告天生丽质,使被告一见钟情” 8.忌用形象化语言 “被告简直像魔鬼” “×××人模狗样” 9.避免方言土语 “于是,原告简××当场指着被告于××的女人破口大骂” “王、张二人又在双港食品加工厂和双港农机站盗窃食油30余斤,以及废铅等物,由张、王二人亻表分。”平分 “张、赵出来,在新工一村岩坎下土坡处玩耍,摆谈中两人发生争执,当赵再次坚持不与张交朋友时,张即起杀人恶念。”散步、交谈 10.摒弃污言秽语 流氓 破鞋 (二)词汇的中性化 为了尽可能避免法律文书制作主体的情感,以实现社会的相对公正,就必然要求法律文书的制作主体能够以法律职业的理性而非普通人的情感去履行职能。 这种“理性”表现在法律文书语言的运用上,要求法律文书制作主体依抽象思维的轨迹,客观冷静、平实质朴地选择一些中性的词汇,而不介入任何主观情绪。 “她和他同村,年方19岁,出落得清水芙蓉一般:那亭亭玉立的风姿,白里透红的瓜子脸,两泓波动秋水般的眸子,还有那如云的秀发,荡漾着甜美的笑靥,常常令他销魂。”——引自法制报告文学《残酷的爱》 “原告:程云,女,1954年3月2日出生,汉族,山东省××县人,济南市××计算中心干部,住本市×××小区南区A楼301室。” “本院认为,……双方曾发生过一段养父子关系,……因而,身为长者应念晚辈尚在年幼,……负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以显长者之仁厚,何乐而不为?被告亦应念原告为了养育自己花了一些心血……,自应以德报德,以示晚辈对老人孝敬之意,争得舆论之同情,挽回双方之裂痕,岂非美事!……” 这段文字用了“何乐而不为?”“岂非美事!”这类带有商榷口气的问句、感叹句,有失语言的明确性,冲淡了判决书语言的理性色彩。判决书的理由部分,应以论证的方式阐述清楚谁是谁非,谁应承担民事责任,谁不应承担;承担的应承担多少,纠纷如何解决,分析应切中要害,以理服人,为判决结果奠定坚实的基础。而该例既然判决双方解除养父子关系,就应围绕该结论分析论证原、被告是非责任,如再以商榷之语劝导双方挽回裂痕,显然脱离该文书的宗旨,拖泥带水有失庄重。 三、句式规范 (一)句式的固定化 法律文书属于公文的一种,所以其句式也体现了公文的特点,有不少较为固定化的文字表述。其中表格式和填充式的法律文书,其固定化的语言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法律文书侧重于运用陈述句,目的在于严谨、客观地叙说案情;较少使用祈使句,排斥感叹句。 从句式的长短上看,法律文书中常是长、短句并用。请看一份判决书的案由、案件来源部分。例如,“自诉人王××以被告人李××犯故意伤害罪,要求给予刑事处分,同时要求赔偿给她造成的经济损失为由,向本院提起控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审判员郑××独任审判,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自诉人侯××、被告人李××及其辩护人刘×、证人吕×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该例由四个句子构成,前三句均为长句,第一句中“以……为由”这个介词结构做了长状语;第二句谓语“审理”之前也是个长状语;第三句主语为并列式结构。这些句子尽管形体较长,但是句中停顿较多,整体上长中有短,结构上疏密有致,读起来并不拗口,最后以短句“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收尾,简洁有力。 (二)结构要完整 完整的句子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如果句子中缺少了必不可少的成分,就会影响意思表达。句子的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不一定每个句子都要包含上述句子成分,但最起码应包含主语和谓语。在及物动词作谓语的情况下,还必须包含宾语。在制作法律文书的实务中,常见的情形是缺少主语,请看以下例句: (1)对于那些无视交通规则的人,难道不应该受到谴责吗? (2)在监狱管教人员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 (3)王铁贵奸污幼女的丑事一揭发,就更加气愤了,一致要求司法部门严惩这个披着干部外衣的流氓。 (4)她的发言,不时地被关欣打断,并把她轰出门外。 (三)搭配要得当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组成,各成分之间的搭配要彼此照应,符合语言习惯,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意思。在法律文书制作中经常出现的搭配不当的情形有: (1)平日默默无闻的青年许斌,最近因勇斗歹徒救人而广为流传。 (2)李某死亡的原因不只是钝力打击所致,而是溺水所致。 (3)有关部门对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4)今年交通治理的成果是近几年最好的一年。 (5)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6)当务之急是要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全体干警的业务水平。 (四)逻辑要合理 正确表述和论证思想还必须遵守思维表达的形式逻辑。法律文书语言的表达只有概念明确、判断恰当、合乎逻辑,才能做到论点明确、条理清楚、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下面句子的逻辑性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1)出席这次会议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 (2)被告老实厚道,村里人没有一个不说他不好的。 (3)我们要加强对这一区域的监控,以防万无一失。 (4)村子里的灯都熄了,只有李三家还亮着灯光。 四、文风朴实 (一)直笔记事论理 “现场位于308国道357公里处路段南侧,向东20米处是357公里路段标志,北侧25米处是兰花饭店。” 而不是:“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二)文辞精炼庄重 1.忌语言表达啰唆 “原告王××与被告张×本来属于夫妻关系,由于××××年××月××日作为妻子的原告王××生产下一个女婴之后……” 2.避免口语化现象 “被告说已经把钱还给了原告,可是原告却说被告没有还钱,所以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 (三)力戒夸张渲染 指语言要质朴平易,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不允许有类似“燕山雪花大如席”、“白发三千丈”之类的艺术夸张,也排斥比喻、渲染、烘托等艺术手法,忌用“血肉横飞”、“皮开肉绽”、“遍体鳞伤”之类的富有描绘色彩的词语。否则,便会使司法文书变得不伦不类,既丧失说服力,又显得很不庄重、 严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