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一村一
开放教育本科
开放教育专科
助力计划
残疾人教育

社区矫治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述

《矫治社会工作》课程是一门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课程。矫治社会工作是只社会工作介入矫正体系及其过程中,由专业人士与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对缓刑、管制等违法犯罪人员提供的教育、培训及辅助服务,使其得到思想、心理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化,成为其中的正常人员的过程。

本课程帮助学生系统了解包括矫治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矫治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工作方法和技巧,矫治社会工作的机构与人员,我国矫治社会工作的历史与现状等。

二、课程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更有效地联系实际,使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陈述矫治社会工作的内容,还要尽量讲清矫治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从而为学生深入思考提供基础,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矫治社会工作实务的技能技巧,了解各种服务方式、程序和要求,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综合能力,以及解决矫治社会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以课后作业为辅。

(二)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PPT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也辅助采用板书的传统教学手段,必要时辅助实例(个案、影视资料)讨论。

(三)课外作业: 本课程以几个章节为一个阶段,分阶段布置课后作业,由每个学生单独完成。

(四)辅导答疑: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安排2-4次的课外辅导答疑。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闭卷的考核方式,成绩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实训和作业完成情况)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三、教材或者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 张昱.矫正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范燕宁.席小华.矫正社会工作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3.张昱.费梅苹.社区矫正实务过程分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张昱.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评析.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5.席小华.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研究初探.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

四、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形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章节

章节名称

学时

矫正社会工作

2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

2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

2

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

2

矫正社会工作方法

6

矫正社会工作过程

2

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

4

社区矫正的组织架构

2

社区矫正对象和社区矫正工作者

2

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

2

十一

青少年犯罪矫正

2

十二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

4

 

 

 

合计

 

32

 

 

 

 

五、课程内容

第一章 矫治社会工作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历史发展;掌握社区矫正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社区矫正的含义和分类 ;难点是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

第一节 矫治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矫正

二、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

三、矫正社会工作

四、矫正社会工作分类

五、与矫正社会工作相关的概念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

二、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一、针对罪犯的功能与作用

二、针对社会环境的功能与作用

复习思考题:

  1. 以监禁刑为主的刑事制裁体系存在哪些局限?
  2. 社区矫正替代监禁矫正成为刑罚执行的主要制度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3. 矫正社会工作包含了哪四个方面的含义?

第二章 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人类社会刑法观念及其刑罚制度的历史变革 ,熟悉刑事古典学派和刑事实证学派,掌握当今世界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和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当今世界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 ;难点是熟悉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人类社会对于犯罪原因的探究历程

一、古代社会的“冒犯神意”说

二、刑事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

三、犯罪人类学派的“天生犯罪”论

四、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多因素”论

第二节 人类社会刑法观念及其刑罚制度的历史变迁

一、古代社会“复仇主义”刑法观念和刑罚措施

二、“报应主义”刑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三、“功利主义”刑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第三节 当今世界刑罚轻刑化和非监禁化的发展趋势

一、关于重刑化与轻刑化之争

二、当今世界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

复习思考题:

  1. “冒犯神意”说在我国古代有哪些体现?
  2. 什么是“犯罪原因二因素论”?
  • 矫正社会工作模式(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现实治疗法、生态系统理论、社会网络干预模式,熟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观点、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观点、任务中心模式的观点、现实治疗法的观点、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社会网络干预模式的观点,掌握这几种模式下的矫正社会工作实务。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现实治疗法、生态系统理论、社会网络干预模式的观点 。难点是掌握这几种模式下的矫正社会工作实务。  。

第一节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二、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第二节 任务中心模式和现实治疗法

一、任务中心模式

二、现实治疗模式

第三节 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复习思考题:

  1. 心理社会治疗理论对人类行为动力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2. 任务中心模式有哪两个关注焦点?
  3. 社会网络干预模式的主要理论观点有哪些?
  4. 请解释ABC性格模式理论?
  • 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伦理(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人的本质的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熟悉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概念、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基础,掌握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概念和其理念。难点是掌握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运用 。

第一节 矫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理念及价值伦理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介入理念

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是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的基础

第三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平等

二、尊重

复习思考题:

  1. 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为社会工作者制定的价值伦理守则包括哪些内容?
  2. 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待矫正对象的首要职业要求是什么?为什么?

第五章 矫正社会工作方法(6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核心要素,熟悉小组工作程序设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掌握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小组工作程序设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难点是把握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

第一节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一、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核心要素

二、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第二节 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一、小组工作的核心要素

二、小组工作程序设计

三、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第三节 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区工作的核心要素

二、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

三、社会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复习思考题:

  1. 个案社会工作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2. 影响小组工作程序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几个?
  3. 越轨行为理论中人们的越轨行为角色是怎样获得的?

第六章 矫正社会工作过程(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熟悉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的专业关系及特点,掌握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矫正资料收集与分析、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矫正计划与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矫正评估与跟进 。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建立社会工作者与矫正对象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矫正资料收集与分析、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难点是矫正计划与矫正社会工作介入,矫正评估与跟进 。

第一节 建立专业关系

一、社会工作与矫正对象

二、专业关系及其特点

三、专业关系建立过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

四、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

第二节 矫正资料收集与分析

一、矫正资料收集

二、矫正资料分析

第三节 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

一、问题研究与诊断的视角

二、问题研究与诊断方法

第四节 计划与介入

一、矫正计划

二、矫正社会工作介入

第五节 矫正评估与跟进

一、矫正评估

二、矫正跟进

复习思考题:

  1. 正确认识并描述矫正社会工作者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角色。
  2. 矫正资料分析包括哪几个过程?
  3. 如何制定矫正计划?
  4. 什么是德尔斐法?

第七章 社区矫正的社会基础(4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社区矫正的法律基础,熟悉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基础,掌握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社区矫正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基础 。难点是掌握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一节 社区矫正的法律基础

一、现行法律规定

二、社区矫正立法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社会资源基础

一、社区矫正的资源体系

二、社区矫正的组织基础

三、社区矫正的社会技术基础

四、社区矫正的社区参与基础

第三节 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网络

一、社会网络理论

二、社会支持网络

三、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第四节 社区矫正的社会文化心理基础

一、社区矫正的社区文化基础

二、社区社会影响

复习思考题:

  1. 社区矫正涉及的主要相关法律除刑法和刑诉法外,还有哪些?
  2. 社会学学者对“社区资源”概念的定义分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 简述社区矫正组织网络体系?
  • 社区矫正的组织架构(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矫正社会工作的合作者,熟悉矫正社会工作责任主体、矫正社会工作执行主体,掌握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矫正社会工作责任主体、矫正社会工作执行主体 。难点是掌握社区矫正的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国家、市场、社会的关系

一、矫正社会工作责任主体

二、矫正社会工作执行主体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合作者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组织结构

一、政府角色衍生的组织机构

二、社会角色衍生的组织机构

三、市场角色衍生的组织机构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矫正社会工作中的二元主体及其关系?
  2. 什么是社会预防理论?
  • 社区矫正对象和社区矫正工作者(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管制、缓刑、暂予监外执行、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熟悉社区矫正对象概述、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概念和范围,掌握社区矫正刑法执行工作者队伍、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 。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社区矫正对象概述。难点是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概念和范围 。

第一节 社区矫正对象

一、社区矫正对象概述

二、管制

三、缓刑

四、暂予监外执行

五、假释

六、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节 社区矫正工作者

一、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概念和范围

二、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者队伍

三、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

四、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

五、其他社会力量

复习思考题:

  1. “确有悔改表现”的具体考量标准是什么?
  2. 社区矫正刑罚执行工作者队伍的组成与结构?
  • 社区矫正工作的内容(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问题,熟悉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问题的矫正、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问题的矫正、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 。难点是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培训,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 。

第一节 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一、社区矫正对象档案、信息资料管理

二、被判处管制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三、被宣告缓刑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四、被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五、被裁定假释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六、被剥夺政治权利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第二节 社区矫正对象的主要问题及其矫正

一、社会适应问题及其矫正

二、社会支持问题及其矫正

三、社会交往问题及其矫正

第三节 社区矫正对象的帮助

一、社区矫正对象面临的困境

二、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帮助的具体运作

第四节 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培训

一、教育

二、培训

第五节 社区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和社区服务

一、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必要性

二、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具体方法

三、社区服务

复习思考题:

  1. 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遵守哪些规定?
  2. 如何解决矫正对象进入社区矫正后首要面临的社会适应问题?
  3. 矫正社会工作者怎样对矫正对象的社会交往体系进行干预?
  4. 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的方法及其局限性?
  • 青少年犯罪的矫正与预防(2学时)

教学目的: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社会学理论,熟悉青少年司法转向制度 和社工在青少年司法制度中的角色,掌握青少年考察教育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青少年司法转向制度 和社工在青少年司法制度中的角色 。难点是青少年考察教育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探索。

  • 青少年犯罪理论
  • 青少年犯罪的生物学理论
  •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理论
  •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理论
  • 青少年犯罪的整合理论
  • 青少年司法转向制度
  • 司法转向制度
  • 社工在青少年司法制度中的角色
  • 青少年犯罪矫正与预防
  • 青少年犯罪矫正与预防工作的主要目的
  • 青少年考察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探索

复习思考题:

  1. 防止青少年犯罪通常可采用哪些方式?
  2. 反思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的服务定位?
  •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4学时)
  • 教学目的:了解社区矫正个案案例和工作小组案例,熟悉个案社会工作和小组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模式,掌握针对各类问题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掌握 。难点是掌握 。

  •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 个案社会工作及其主要模式
  • 社工工作案例
  • 案例解析
  •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小组案例
  • 小组社会工作概述
  • 社工工作案例
  • 针对各类问题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案例
  • 针对心理层面的矫正工作
  • 针对情绪层面的矫正工作
  • 针对性格层面的矫正工作
  • 针对认知层面的矫正工作
  • 针对人际交往层面的矫正工作
  • 社区矫正对象与社区其他工作系统互动层面的矫正工作

复习思考题:

  1. 反思个案工作方式是否可打破传统,选择一对多模式?
  2. 通过小组社区矫正工作案例总结经验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执笔人:林娟            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