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说明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专科、高起点本科所有专业学生。
2018年秋季起试用,2020年秋季正式启用。
3. 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使学生理解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提升法治素养的重要意义,掌握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培养法治思维的方法和途径,重点掌握加强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要求,把自己培育成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于网络的学习课程、文字教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指导书》(本书编写组编,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第1版)制定的。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课程终结性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且课程综合成绩达到60分及以上(及格),可获得本课程相应学分。
二形成性考核相关要求
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考核手段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任务要求:完成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课程中每个专题的测验,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专题测验题题型:题型包括判断题和单项选择题。
特殊说明:学生学习完每一专题全部视频课程后,才可以进入“专题测验”完成每一专题的考核任务。
具体任务列表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的更进一步检测。
第一,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控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之内。
第二,主要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
终结性考试包括社会实践与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其中,社会实践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大作业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
(1)社会实践
任务要求:完成分部组织的实践教学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20%。
评分说明:分部依据总部印发的《国家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方案》的通知,制定具体实践教学任务实施方案和评分标准。各教学点根据分部的学习任务方案和评分标准,可随时给予评分,评分的截止时间与大作业的截止评阅时间一致。
作答时间: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社会实践的相关任务,其起点时间是每新学期的开学时间,截止时间与大作业截止时间相同,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国开下发的期末考试安排文件。
(2)大作业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学生在指定时间段内完成规定任务,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具体考试时间安排见国开下发的期末考试安排文件。
大作业题型:大作业题型有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等形式,每次命题选择其中的两种形式。大作业题目共有三套试题,请选择其中的一组试题且只能选择一组试题作答。字数不低于1000字。
题一:材料分析题(80分)
材料:2019年9月29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袁隆平院士等8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上世纪50年代,袁隆平最初从事的是红薯育种研究教学,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于是,他转而从事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他说:“粮食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我是学农的,我应该在这方面尽我的努力。”他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研发出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难题做出重大贡献。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 的疑问。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700万公顷,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50%,仅每年增产的粮食就可养活7000万人。袁隆平用高产、更高产、超高产的现实,对这一世纪发问,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答案。对于袁隆平来说,爱国就是粮食增产,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有人曾问过袁隆平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想我没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在禾田道路上,我有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16年,86岁的袁隆平又带领团队,向“海水稻”发起挑战,并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区域开展测试。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袁隆平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结合袁隆平的成功的“秘诀”,分析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题二:论述题(20分)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如何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一:材料分析题(80分)
本题答题要点: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30分)
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25分)
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25分)
题二:论述题(共20分)
本题答题要点:
宪法是法,作为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具有法律的共同特点,但它又是特殊的法。这些特殊性包括:
1.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6分)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7分)。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7分)。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评阅说明:
本套试题共两题,第一题80分,第二题20分,合计100分。学生所答内容只要与参考要点意思一致即可,不需要完全一致。
三课程考核的相关内容
课程考核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并着重考核课程中的重难点,以及与时政相关的热点问题。考试难度分为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专题一 绪论
考核内容及要求:
1.理解为什么时代新人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2.掌握对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解;
3.重点掌握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的要求。
专题二 人生的青春之问
考核内容及要求:
1.理解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2.掌握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方法;
3.重点掌握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4.重点掌握大学生如何成就出彩人生。
专题三 坚定理想信念
考核内容及要求:
1.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2.掌握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3.重点掌握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4.重点掌握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放飞青春梦想。
专题四 弘扬中国精神
考核内容及要求:
1.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2.掌握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
3.掌握为什么说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强大动力;
4.重点掌握为什么实现中国梦必修弘扬中国精神。
专题五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考核内容及要求:
1.理解中华民族的独特价值体系的特点;
2.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3.重点掌握为什么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题六 明大德 守公德 严私德
考核内容及要求:
1.理解道德的内涵、本质、功能与作用;
2.掌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3.掌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4.掌握如何积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道德成果;
5.掌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6.重点掌握作为时代新人应如何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专题七 法律基础
考核内容及要求:
1.理解法的起源;
2.掌握法律的概念、法的四个基本特征与法的本质;
3.掌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掌握为什么要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5.掌握依法治国的内涵;
6.重点掌握法治思维的内涵、要求与主要内容。
专题八 宪法知识
考核内容及要求:
1.理解宪法的发展历程与指导思想;
2.掌握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3.掌握我国现行宪法确认的基本原则与宪法确立的制度;
4.重点掌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