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一村一
开放教育本科
开放教育专科
助力计划
残疾人教育

刑事诉讼法学第一章—第十一章重点、难点问题讨论与辅导(文本)

 第一章——第五章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刑事诉讼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

  第二章刑事诉讼基本范畴

  第二节刑事诉讼价值

  第四节刑事诉讼结构

  第三章刑事诉讼基本原则

  1.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包含了哪些内容?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有何意义?

  3.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体现在哪些方面?

  4.我国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与无罪推定原则之间是何关系?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包含了哪些内容?

  6.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第四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包括哪些?

  2.什么是其他诉讼参与人?其范围包括哪些人?

  3.什么是犯罪嫌疑人?什么是被告人?

  4.什么是辩护人?什么样人能担任辩护人?

  5.什么是证人?证人的条件是什么?

  第五章管辖

  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范围分别包括哪些?

  2.级别管辖。

  3.地区管辖。

  4.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如何确定自己的级别管辖和地区管辖?

  5.指定管辖包括哪几种情形?

  第六章——第十一章

  第六章回避

  1.什么是回避?什么是自行回避?什么是指令回避?

  2.回避的对象包括哪些?

  3.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4.在侦查阶段,当事人对侦查人员提出了回避要求,正在侦查的案件如何处理?

  第七章辩护与刑事代理制度

  1.什么是辩护?辩护有哪些种类?

  2.什么指派辩护?指派辩护的情形有哪些?

  3.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处于什么样的诉讼地位?

  4.辩护人有哪些诉讼权利?

  5.刑事辩护与刑事代理制度有何异同?

  第八章刑事证据

  1.什么是刑事诉讼证据?

  2.刑事诉讼证据的基本属性包括哪些?

  3.什么是物证?物证具有哪些特点?

  4.什么是书证?书证具有哪些表现形式?

  5.什么是证人证言?影响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因素有哪些?

  6.什么是鉴定意见?

  7.什么是视听资料?

  8.什么是电子数据?

  9.什么是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分类标准是什么?

  10.什么是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分类标准是什么?

  11.什么是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分类标准是什么?

  12.如何理解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13.如何理解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14.如何理解我国的口供补强规则?

  第九章强制措施

  1. 拘传和传唤、留置盘查的区别是什么?

  2. 监视居住的适用对象和条件是什么?

  3. 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这两种强制措施的异同点?

  4. 拘留程序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5. 逮捕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第十章期间、送达

  1.什么是期间?期间有哪些种类?

  2.什么是送达?送达的种类有哪些?

  第十一章附带民事诉讼

  1.什么是附带民事诉讼?

  2.附带民事诉讼中原告人的范围包括哪些?被告人的范围包括哪些?

  3.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4.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如何实施?

  5.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包括哪些?

  (一)物证、书证;

  (二)证人证言;

  (三)被害人陈述;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鉴定结论;

  (六)勘验、检查笔录;

  (七)视听资料。

  第十二章——第十六章

  第十二章立案

  1.什么是立案?立案材料来源有哪些?

  2.立案的条件包括哪些?

  3.立案监督和不立案救济的渠道有哪些?

  第十三章侦查

  1.何为侦查?

  2.讯问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的程序是什么?

  3.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遵守的程序是什么?

  4.搜查时应当遵守的程序是什么?

  5.何为技术侦查?使用技术侦查措施应当遵守的程序是什么?

  6.进行通缉时应当遵守的程序是什么?

  7.何为侦查终结?侦查终结应当具备哪些要求?

  8.何为补充侦查?补充侦查哪些种类?

  第十四章公诉

  1.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2.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审查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哪些?

  3.提起公诉的条件包括哪些?

  4.什么是法定不起诉?适用于那些情形?

  5.什么是酌定不起诉?适用于那些情形?

  6.什么是证据不足的不起诉?适用条件是什么?

  7.不起诉的救济途径包括哪些?

  第十五章刑事审判概述

  1.独任制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2.合议庭是如何组成的?

  3.两审终审制有哪些例外?

  刑事诉讼中的立案,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或者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以及自诉人起诉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决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第十六章立案材料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一)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直接发现的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

  (二)单位或个人的报案或举报

  1.报案是指单位、个人以及被害人发现有犯罪事实发生,但不知犯罪嫌疑人是谁时,立即向公安司法机关报告的行为。

  2.举报是指被害人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告发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

  3.报案或举报,是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利,也是一项重要的法律义务。

  (三)被害人的报案和控告

  1.控告是指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公民个人或单位,向司法机关控诉、揭露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行为。

  2.控告和举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控告主要由被害人口头或书面提出,而举报人的范围更广泛、形式更多样。控告、举报与报案也不相同,控告和举报往往有明确的被控告人和被举报人,而报案则往往只知道案件发生,不知道具体的行为人。

  总结:就自己的被害而不知加害人是谁时叫报案,知道是谁时叫控告;法律敎育网管闲事(并知道加害人是谁)举报,不知加害人的也叫报案。

  (四)犯罪人的自首

  第十七章章——第二十一章

  第十六章第一审程序

  1.公诉案件第一审程序开庭前应当作好哪些准备工作?

  2.法庭审理程序分为几个阶段?

  3.延期审理的情形有哪些?中止审理的情形有哪些?

  4.中止审理与延期审理的区别是什么?

  5.什么是自诉案件?自诉案件审理的特点是什么?

  6.简易程序适用的范围是什么?

  7.简易程序的特点是什么?

  8.刑事决定与刑事判决、裁定的区别是什么?

  第十七章第二审程序

  1.刑事诉讼法关于上诉、抗诉的期限、方式是如何规定的?

  2.有权提起上诉的主体有哪些?

  3.如何理解第二审程序中的全面审理原则?

  4.如何适用上诉不加刑原则?

  5.第二审的方式有哪些?

  第十八章死刑复核程序

  1.死刑复核程序与其他程序有何区别?

  2.死刑立即执行与缓期执行的复核程序有何不同?

  第十九章审判监督程序

  1.审判监督程序与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2.审判监督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3.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理由有哪些?

  第二十章执行程序

  1.什么是执行?

  2.执行的依据有哪些?

  3.死刑立即执行案件的执行应遵守哪些程序?

  4.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减刑的条件是什么?应当遵守何种程序?

  5.什么是暂予监外执行?暂予监外执行适用的对象和条件是什么?

  6.什么是假释?假释的适用对象和条件是什么?

  第二十一章特别程序

  1.同其他程序相比,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有哪些特征?

  2.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有哪些特别制度?

  3.公诉案件刑事和解与自诉案件刑事和解有何区别与联系?

  4.哪些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后,会面临被没收违法所得?

董疆:今天关于“刑事诉讼法法学课程重点、难点讨论”的活动结束了!同学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