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章节教学内容、 要求和学时分配
Part 1 绪论 (建议 5 学时)
第 1 章 婚姻与家庭概观 (建议 3 学时)
1. 了解婚姻与家庭的起源。
2. 了解婚姻与家庭的定义。
3. 了解婚姻与家庭的功能。
4. 了解婚姻与家庭的变迁。
5. 认识婚姻与家庭中的家人关系。
6. 了解亲等的意义与亲等的计算。
第 2 章 家庭理论与应用 (建议 2 学时)
1. 了解家庭发展理论及其应用。
2. 说明家庭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3. 分析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应用。
4. 解释家庭压力理论及其应用。
5. 了解社会交换理论及其应用。
6. 了解符号互动理论及其应用。
7. 明白社会冲突理论及其应用。
PartIⅡ 婚姻 (建议 7 学时)
第 3 章 两性关系 (建议 2 学时)
1. 了解造成两性差异的生物性与社会性因素。
2. 认识「性别刻板印象」 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3. 认识「性别角色」 的概念及相关之理论观点。
4. 从角色分工、 权力结构与互动方式等层面, 比较亲密关系中两性的差异。
5. 从社会变迁的观点, 分析两性关系的变化。
第 4 章 择偶 (建议 3 学时)
1. 了解「婚姻市场」 的概念。
2.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 认识择偶行为。
3. 从「内婚—外婚」 原理, 了解社会对于择偶行为的规范。
4. 认识不同的婚姻结合模式。
5. 了解影响择偶的因素以及影响的过程。
第 5 章 婚前准备 (建议 2 学时)
1. 认识婚前准备各阶段之功能。
2. 了解迷恋与婚恋的差异。
3. 认识约会的功能。
4. 了解约会无法发展至婚姻的原因
5. 认识订婚的功能及其效力。
6. 认识婚姻的意义。
7. 了解结婚的形式与实质要件
PartIII 家庭发展与家人关系 (建议 7 学时)
第 6 章 家庭建立期 (建议 2 学时)
1. 了解家庭建立期夫妻个人及共同的发展任务。
2. 认识两性对婚姻感受的差异。
3. 认识夫妻性关系应有的观念。
4. 了解两性在家务分工的情形及公平感受。
5. 了解婚姻关系中有效的沟通方式。
6. 了解成功婚姻的要件及其影响因素。
第 7 章 家庭扩展期 (建议 3 学时)
1. 了解为人父母的抉择。
2. 明白为人父母转变阶段的主要任务
3. 分析子女养育阶段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及手足关系的情形。
4. 了解子女青少年阶段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及手足关系 的情形。
第 8 章 家庭收缩期 (建议 2 学时)
1. 了解子女离家期及空巢阶段的夫妻、 亲子及手足关系的情形。
2. 分析老年期的夫妻、 亲子、 手足、 以及孙子女关系的情形。
3. 了解配偶死亡后角色的转变。
4. 说明配偶死亡后新角色压力的来源。
5. 分析丧偶的影响。
PartⅣ 多元化家庭的家人关系 (建议 6 学时)
第 9 章 单亲家庭 (建议 2 学时)
1. 分析单亲家庭的形成原因。
2. 了解单亲对家庭的冲击。
3. 明白单亲家庭对子女的影响。
4. 了解单亲家庭中亲子关系转变的类型
5. 分析非监护家长对单亲子女的影响。
第 10 章 再婚与继亲家庭 (建议 2 学时)
1. 了解再婚的社会因素及再婚的涵义。
2. 明白再婚中的社会条件交换。
3. 说明继亲家庭的特质。
4. 了解继亲家庭中的夫妻关系。
5. 分析不同家庭结构之继亲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特质
第 11 章 其他类型家庭 (建议 2 学时)
1. 了解隔代家庭的意义。
2. 说明同居家庭的特质、 形式、 压力与困境。
3. 分析同性恋家庭的婚姻压力与解除婚姻压力的策略
4. 了解同志伴侣家庭的压力与困境。
5. 培养对其他类型家庭的同理心情操。
PartV 挑战与展望 (建议 3 学时)
第 12 章 婚姻与家庭的危机与展望 (建议 3 学时)
1. 了解家庭暴力的原因、 类型与防治
2. 了解外遇的原因及影响。
3. 分析离婚的原因及影响; 。
4. 了解家庭生活教育的意义。
5. 了解家庭生活教育的内涵。
6. 了解学习型家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