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一村一
开放教育本科
开放教育专科
助力计划
残疾人教育

《公共行政学》教学大纲

《公共行政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公共行政学

课程英文名称:Public Administration

 

课程编号:1305210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和学分:总学时:32   总学分:2  理论学时:32

适用专业:城市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

开课系部、教研室:公共管理系,城市管理教研室

 

二、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该课程全面系统地讲授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扩大学生的理论知识面。在全面系统掌握公共行政学知识的基础上,本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提升学生了解和把握当前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当代中国公共行政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相关领域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课程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总的目的和要求

该课程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总结,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同学们对公共行政的基础、主体、行为、规范、发展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有较为明确的认识。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了解、理解和分析三个层面。了解层面:要求了解公共行政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层面:要求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学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分析层面:要求运用公共行政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问题,提高公共行政的基本理论素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配套使用阅读材料和相关案例,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文字教材为基础,应注重自学,一方面抓住教材中所涉及的问题钻研,一方面联系实际加以深入探究。面授辅导时间一般可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左右。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安排。教师在面授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联系实际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授过程时,可组织同学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以开拓视野、活跃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各章主要教学内容

1、各章授课学时分配

各章授课学时分配表

序号

章节

内容

学时数

1

第1章

绪论

2

2

第2章

行政职能

4

3

4

第3章

行政权力

2

5

第4章

行政领导

2

6

第5章

行政组织

2

7

第6章

人事行政

2

8

第7章

行政决策

2

9

第8章

行政效率

2

10

第9章

公共财政

2

11

第10章

依法行政

2

12

第11章

行政行为

2

13

第12章

法制行政

2

14

第13章

行政责任

2

15

第14章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4

16

合    计

32

 

 

2、教学内容、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1章  绪论    2学时

教学内容:公共行政学概述;公共行政学的演进;国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

教学要求:

掌握:公共行政学的含义;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

理解: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公共行政学的演进。

了解: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目的;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国家公共行政管理基础。

重点:公共行政学的含义。

难点: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  行政职能   4学时

教学内容:现代政府职能的由来与发展;行政职能的涵义;行政职能的构成;关于政府职能的争论。

教学要求:

掌握:行政职能的含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理解:行政职能的扩展

了解:现代政府职能的由来与发展

重点:1.行政职能的含义

      2.政府职能的界限

难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3章  行政权力    2学时

教学内容:行政权力概述;行政权力分配。

教学要求:

掌握:行政权力的结构;行政权力分配的原则。

理解:行政权力的涵义;有关行政权力的主要学说;行政权力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行政权力的关系;行政国家。

了解:21世纪的行政权力展望;行政权力分配中的相关问题。

重点:行政权力的特征。

难点:行政权力的分配途径。

第4章  行政领导     2学时

教学内容:行政领导概述;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优秀领导者品格;优秀领导基本素质;领导力及其提升。

教学要求:

掌握:领导涵义;优秀领导基本素质。

理解:领导基本功能;领导与管理的联系及区别;领导力涵义与构成;领导力的层次;提升领导力途径。

了解: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优秀领导者品格。

重点:1.领导的涵义

      2.领导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难点:领导与管理的联系及区别

第5章  行政组织   2学时

教学内容:行政组织概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原则;组织环境;组织变革。

教学要求:

掌握:行政组织的涵义;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组织原则的形成与意义;组织原则的主要内容;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组织变革。

理解:目标功能与层次;目标的合理化与特征;行政组织体制。

了解:行政组织基本要素;行政组织的种类。

重点:1.行政组织的涵义;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2.行政组织的基本原则

难点:组织变革

第6章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  4课时

教学内容:中国政府机构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当代中国改革界说;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基本价值选择

掌握: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市场经济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途径;政府能力是行政改革的行为诉求。

理解: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内涵;

了解: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主要范畴

重点:市场经济是我国行政改革的经济基础;制度创新是我国行政改革的途径;政府能力是行政改革的行为诉求。

难点:中国行政改革的核心问题

第7章 人事行政  2学时

教学内容:人事行政概述;现代人事行政制度;现代人事行政中的职位分类;现代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现代人事行政中的激励;现代人事行政的行为调控机制;我国公务员制度。

教学要求:

掌握:人事行政涵义;人事行政管理机构;现代人事行政中的职位分类;考任制;现代人事行政中的激励;监督制;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理解:人事行政主要趋向及特征;现代人事行政制度;更新机制的涵义;培训制;退休制;行为调控机制的涵义;义务与道德规范;惩戒制。

了解: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

重点:1.人事行政中的职位分类

          2.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

          3.监督制

难点:1.职位分类的程序步骤

       2.考任制

第8章 行政决策  2学时

教学内容:行政决策概述;行政决策机制;行政决策过程。

教学要求:

掌握:行政决策涵义与特点;行政决策地位与作用;行政决策咨询系统;行政决策过程。

    理解: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了解:行政决策类型;行政决策枢纽系统。

    重点:行政决策的地位与作用

难点:行政决策机制

第9章 行政效率    2学时

教学内容:行政效率概述;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行政效率测定与绩效评估;行政效率测定的方法与技术。

教学要求:

掌握:行政效率的涵义;行政效率的类型;效率研究;行政效率研究的传统模式及其局限性;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作用与意义;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实践;效率测定的具体方法。

理解:当代行政效率研究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我国行政效率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了解: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效率测定的实施框架;效率测定方法的分类。

重点:行政效率的测定和评价

难点: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

第10章 公共财政    2学时

教学内容:公共财政的职能与国家预算;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政策。

教学要求:

掌握:公共财政的概念;国家预算;公共财政政策的类型

理解:市场失灵与公共财政的职能;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公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了解: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收入。

重点:公共财政的职能     

难点:公共财政政策的实施

第11章 依法行政    2学时

教学内容: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依法行政的制度机制。

教学要求:

掌握:依法行政的理论基础;公共权力分立、制衡的由来;行政权力的特性与公共权力制衡。

理解:公共权力分立、制衡的制度原因。

了解:依法行政的历史缘由和发展

重点:依法行政的基础

难点:公共权力分立、制衡的由来;行政权力的特性与公共权力制衡。

第12章 行政行为  2学时

教学内容:行政行为概述;行政行为的功能;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掌握:行政行为的含义;行政行为的种类;行政行为的功能;行政行为合法要件。

理解: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了解:行政行为的特点

重点:行政行为的基本方式

难点:行政行为的功能

第13章 法制行政  2课时

教学内容:法制行政概述;行政监督;法制监督;社会监督。

掌握: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方式;法制监督的主体及具体形式;社会监督的主题及形式。

理解:法制行政的基本原则;行政监督的涵义和种类;行政监督的涵义和种类;社会监督的涵义和特征。

了解:法制行政与法治行政的区别;现代法治行政的特征。

重点:行政监督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方式;法制监督的主体及具体形式;社会监督的主题及形式。

难点:法制行政与法制行政的区别

第14章  行政责任  2课时

教学内容:行政责任概述;行政责任的基本范畴;行政责任的确定

掌握:行政责任的涵义;行政责任的特征;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行政责任的主体;确定行政责任的依据;行政责任的追究。

理解:行政责任实施的内在要件。

了解:行政责任的意义;行政责任的历史演变。

重点:行政责任的基本范畴

难点:行政责任的确定

五、课程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

评估与测试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与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为此,我们根据具体情况,将学生的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及作业(30%)、及期末考试成绩(70%)一并进行评估,最终得出本课程的成绩。

六、教材及参考文献

1、教材:

[1]张国庆.公共行政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文献

[1]竺乾威等.公共行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彭和平.公共行政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王乐夫等.公共行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