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一村一
开放教育本科
开放教育专科
助力计划
残疾人教育

《社会学概论(专)》教学大纲---赵怡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社会学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宏观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它对社会现象进行的理论解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预测,对廓清不同的理论观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社会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制订正确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提供社会学的独特视角。 

学习《社会学概论》旨在掌握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提高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并为学其他有关专业课打好基础。 

《社会学概论》分三大块安排。除第一章绪论介绍社会学这门学科的一般性质和意义,第二章至第四章为第一部分,作为社会学基础知识而提出;第五至第十章是第二部分,作为社会群体与结构的分析而提出;说明人在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而组成不同的社会群体,形成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及对于这些群体和结构而组成的社会规范和机制;第十一至第十四章是第三部分,作为社会机制的运作而提出,说明人们组成的社会在运作过程中的活动轨迹;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第十六章社会学发展综述,则提供概括地掌握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与学科历史发展知识学习之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社会学框架结构。 

2、在教学中应强调本课程的时代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教学应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集中反映社会学新领域的新理论、新问题,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思路和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的解释和梳理,能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 

2、在认真分析文字教材基础、录像教材上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倡导小组学习形式。 

3、做好练习是本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学生应按要求认真完成作业,教师认真检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四、考核要求 

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2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80%。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分。平时成绩考核内容包括独立完成教师要求的文字教材中的相关练习和思考题。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考试题目要符合大纲要求,既要做到全面验收,又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 

五、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说明:“  ★  ”为重点学习章    “   ☆ ”为重点学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第一节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需要理论 

第三节   ☆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 

第三章   社会交往 

第一节   社会交往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 

第三节           社会角色 

第四节           ☆集体行为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 

第二节   社会化的可能性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第四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第五章   初级群体与家庭 

第一节   群体及其类型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第三节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第六章   社会与科层制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七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研究 

第二节   农村社区 

第三节           城市社区 

第四节           城乡关系 

第八章   阶级与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第二节   阶级与阶层 

第三节  ☆ 社会主义中国的阶级与阶层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节  ☆ 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 

★第十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   ☆ 社会控制的方式 

第三节    ☆越轨行为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成因 

第二节    人口问题 

第三节               劳动就业问题 

第四节               贫穷问题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保障 

第二节    社会工作 

第三节   ☆ 中国的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第一节    社会变迁及其原因 

第二节    几种社会变迁理论述评 

第三节               社会流动 

第四节               ☆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概述 

第二节   ☆ 社会现代化理论述评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第二节    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 

第四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十六章  社会学发展综述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及早期代表人物 

第二节    世界各国社会学发展一瞥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现代主要社会学流派 

第五节               社会学学科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六节               国际社会学组织 

  

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录像学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第三章 
社会交往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第六章 
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第七章 
社区 


  
第八章 
阶级与阶层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十章 
社会控制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