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一村一
开放教育本科
开放教育专科
助力计划
残疾人教育

《社会工作概论(专)》 习题----赵怡然

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领域与内涵

  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

  l 社会工作是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用专业的助人方法开展的专业助人活动。

  2. 社会工作领域

  l 社会工作领域也成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

  3. 实际社会工作

  l 是社会福利部门所从事的社会工作。在我国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中,有一些以专门进行福利服务活动为己任的职业或岗位,它们承担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能。

  4. 慈善组织会社

  a) 1869年建立于英国,致力于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活动,推动民间志愿救助活动。

  b) 慈善组织会社对社会工作的贡献在于:

  l 首先,派“友善访问员”访问申请救济者,这种个别化的做法促进了个案工作的产生;

  l 其次,它们在促使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为解决社区问题相互合作时,促进了社区工作的产生。

  5. 睦邻组织运动

  a) 1884年兴起。

  b) 兴起的原因:英国的科学研究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力图对社会问题进行实地研究和考察。另外,发起人认为社会贫富分化严重,让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贫民共同生活,既可以使贫民获得接受教育和享受文化生活的机会,又可以使知识分子加深对贫民的了解,以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c) 在这种背景下,巴尼特牧师于1884年在伦敦东区贫民区首创汤恩比馆。

  d) 睦邻组织运动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l 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对象;

  l 社会工作应配合社区的实际需要;

  l 安排,并同时发动、组织社会力量;

  l 社区工作方法应成为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

  问题

  1. 简述社会工作基本过程。

  

 

  2. 简述社会工作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价值观、助人活动

  3. 西方社会工作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l 经济条件: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l 制度条件: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众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l 组织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出现许多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用于弥补政府救济的不足,扩大救济范围。

  l 文化条件:人道主义思想;宗教伦理思想。

  4. 改革后我国社会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

  l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它们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贫困、老龄化问题。

  l 转型期:我国原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机构发生变化,不能圆满解决这些问题,于是显示出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政府、企事业单位、家庭

  5. 社会工作领域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l 社会问题:社会学认为社会问题是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遇到某种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改变的社会状况;社会工作认为,社会问题是指那些非纯生理性的问题,即与社会因素有关的问题。

  l 社会问题是主要社会工作领域。

  l 社会工作领域随社会问题的增多而扩大。

  l 社会工作大于社会问题领域。

  6.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共同点:它们都是对于社会上处于困难境地的人提供帮助。

  不同

  l 社会保障基本上是由国家法律规范的救援措施与政策,属于社会政策的范畴;社会工作则是具体的直接的社会援助的提供。社会工作将社会保障政策、项目转化为现实的服务,使之成为社会大众所共享的成果。

  l 社会保障更多属于收入或者物质上的帮助,社会工作不仅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而且提供精神上的帮助。

  7. 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相同

  l 心理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对于心理层面的重视。

  不同

  l 心理学是关于心灵的学科,它试图建立严密的逻辑框架和完整的概念体系。

  l 心理学家常与社会工作者合作。社会工作者常常动用总的社会资源解决案主问题。心理学家常常借助药物、临床、诊所帮助病人。

  l 社会工作者把案主、夫妻、团体当做一个整体解决问题,心理学家的注意力集中于个人及其内在精神层面。

  l 社会工作强调潜能与发展,强调助人自助。心理学发展出一整套技术手段,诊断、治疗。

 

问题

  1.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l 从对案主、对社会环境以及对专业本身的价值理念来看:

  i. 对案主:尊重、平等、接纳、个别化、案主自决等。

  ii. 对社会环境:公平与正义

  iii. 对专业本身:敬业。

  2. 价值体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l 大多数成员相信其正确并毫无保留地接受;

  l 经过较长时间后仍能对专业有助益,提供专业使命指导和实务方向指导;

  l 鼓励创新。

  3. 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念体系产生的基础是什么?

  l 新教伦理

  l 人道主义

  l 社会福利观念

  4. 阐述价值观在社会工作中的地位。

  l 价值观在社会工作中居战略地位,决定社会工作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l 价值观决定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选择,决定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同僚以及社会的关系,决定社会工作使命的本质。

  5. 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念体系的方法论是什么?

  l 借鉴与创新

  l 批判与继承

  l 综合与发展

 

 

名词解释

  1. 社会工作者:

  l 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2. 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l 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指在一个社会中,如何组织和运用社会资源去实施社会工作,提供服务。

  l 它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问题

  1. 社会工作者在专业关系中应表现出什么样基本素质?

  l 专业价值观

  l 从事社会福利服务——助人活动

  l 掌握专业知识与方法

  2.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什么?

  l 服务提供者

  l 支持者

  l 倡导者

  l 管理者

  l 资源获取者

  l 政策影响人

  3. 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l 社会工作对个人的功能

  就难、解困、发展。

  l 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i.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1. 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

  2. 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

  3. 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l 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4.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与维持社会秩序的关系是什么?

  l 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一致

  帮助有困难者走出困境会产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效果,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有助于对有困难者的救助,这种一致性是就一般状况或者总体而言的。

  l 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不一致

  在社会政策不尽合理的情况下,简单强调秩序的重要性可能会贻误对有困难者的救助,甚至会酿成重大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只强调助人的至上性可能会冲击社会秩序,因为有时原有秩序并不一定能向有困难者提供制度化的帮助。这样就会发生强调社会秩序的社会本位观同强调助人的个人本位观之间的冲突。

  5. 发达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表现是什么?

  l 福利服务的提供者:政府、民间机构、社区。

  l 求助模式:主动求助

  l 资源获取:政府拨款,民间支持。

  l 服务提供模式:专业服务。

  6.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表现是什么?

  l 行政化的组织模式,表现是:

  i. 国家是唯一的资金来源。

  ii. 行为主体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内部的领导干部。福利服务以及解困工作是这些机构的正式工作。

  iii. 方法是通过行政程序、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法进行助困工作。

  7. 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提供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l 不同模式并存

  政府、社区、民间机构、家庭

  l 不同专业水平并存

  l 本土性社会工作的倚重

  l 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

 

 

名词解释

  1. 社会福利

  a) 广义的社会福利指同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

  b) 狭义的社会福利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或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2. 剩余性社会福利: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3. 制度性社会福利: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服务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

  问题

  1. 社会福利的功能是什么?

  a) 对公民个人:提高弱势群体以及全体国民的素质,增强人的社会功能。

  b) 对社会:促进平等,增进社会关系的和谐,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c) 对公民与社会的关系: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

  2. 阐述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a)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传递体系

  b) 社会福利模式影响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发展

 

 

名词解释

  1. 小组工作

  a) 以小组工作的功能和目标下定义:小组工作者在各种小组中,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

  b) 以小组工作对人的发展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它通常由各种志愿结合的团体,在小组工作员的协助下,于闲暇时间内实施。其目的是在团体中通过个人人格的互动,促进个人成长;以及为了达成共同的目的而促成团体成员间互助合作,以创造团体。

  c) 以小组工作对人的治疗下定义:社会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2. 教育小组:教育小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小组成员进行有关他们自己和有关社会知识的学习。所有这类小组的目的都是在于增进小组成员的知识与技巧。

  3. 成长小组:成长小组致力于为成员提供一定的机会使他们的意识得以觉醒,最终目的是帮助成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己的潜能,促进增长健康的社会情绪。

  问题

  1. 小组工作的功能是什么?

  a) 影响个人发生转变

  b) 社会控制

  c) 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

  d) 再社会化

  2. “镜中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l “镜中我”这个概念包括: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个体通过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建立起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3. 社会目标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a) 是宏观层面的小组社会工作

  b) 关注的焦点是宏观的社会结构层面,强调社会意识、社会价值观、社会责任、社会秩序、社会变迁等。

  c) 小组工作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是宏观层面的“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如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小组工作的目标也是宏观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变迁。

  d) 社会目标模式在社区层面展开,通过小组成员有意义和负责任的参与,显示他们影响社会政策、社会结构以及制度变迁的力量。

  e) 民主的概念在小组中得到充分的实践,小组成员为的是社会整体利益。

  4. 治疗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a) 是微观层面的小组工作实施模式,工作的焦点是个人问题。

  b) 小组是治疗的手段和途径。

  c) 小组工作者的角色是一个家长式的博学的教育者和领导者以及具有专业权威的临床诊断者和治疗者。此外,还扮演管理者、资源提供者等角色。

  5. 小组中的治疗要素包括什么?

  a) 看到希望

  b) 自我了解

  c) 模仿

  d) 在互动中学习

  e) 经验的一般化

  f) 现实性的验证

  g) 接纳

  h) 自我表露

  i) 利他主义

  j) 信息引导

  k) 治疗性学习的转移

  6. 小组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a) 勇气

  b) 诚实

  c) 同理心

  d) 自我认同

  e) 行动取向

  f) 热心

  g) 人性化

  7. 你如何理解小组工作者的自我表露

  l 内容

  a) 对案主个人以及小组的反应

  b) 对自己过去类似经历的反映

  c) 对小组工作者自己过去的经历是否应该表露的三种意见:应该表露、不应该表露、适当表露。

  d) 自我表露的原则:时间上的考虑、适当性、动机

  e) 实务工作中的借鉴

 

 

 

名词解释

  1. 社区工作: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2. 社区服务:社区社会福利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以一定层次的社区组织为主体和依托,以自助-互助的广泛群众参与为基础,既突出重点对象又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用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来增进公共福利,提高生活质量的区域性、社会性的福利事业。

  问题

  1. 社区工作的目标是什么?

  a) 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会意识。

  b) 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冲突。

  c) 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

  d) 追求权利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e) 发挥居民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领袖。

  f) 培养关怀、互助的美德。

  g) 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2. 美国学者罗斯曼1979年提出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是什么?

  l 地区发展、社会计划(社会策划)、社会行动模式。

  3. 联合国《经由社区发展获得社会进步》提出的社区工作十项原则是什么?

  a) 依据社区居民的愿望和需要,来制定计划。

  b) 建立多目标的计划以及各方面的配合行动,以求全面和均衡的社区发展。

  c) 在推行社区发展计划初期,社区居民的自信息以及自发精神的培养,与物质建设同样重要。

  d) 社区各种计划的制定、执行,均应由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

  e) 注重地方领导人才的运用和培训。

  f) 发动组织妇女与青年参加社区发展工作。

  g) 对于社区提出的自助计划,政府应当给予重点或全面的积极协助。

  h) 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应该有完整的政策、完整的行政组织、地方与国家资源的利用以及工作者的挑选、培训。

  i) 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民间组织。

  j) 对地区性与全国性的社区发展计划,应给予密切配合,协调发展。

  4. 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法有哪些?

  a) 从社区问题入手介入社区。

  b) 从服务提供入手介入社区。

  c) 从社区教育入手介入社区。

  d) 从互助、合作入手介入社区。

  e) 从社会行动入手介入社区。

  f) 从联合各种社会团体入手介入社区。

  g) 从策划、倡导入手介入社区。

  h) 从社区调查入手介入社区。

  i) 从社区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j) 从社区宣传入手介入社区。

  k) 从各式各样的社区发展计划与规划入手介入社区。

  5. 社区工作者的角色是什么?

  a) 促进能力的角色。

  b) 协调团体的角色。

  c) 社会设计的参与角色。

  d) 提倡者的角色。

  e) 辅导行动的角色。

 

 

名词解释

  1. 社会行政: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向有需要的人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它的核心内容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2. 社会政策: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机构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成员福利,实现社会进步所采取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问题

  1. 谈谈你对社会行政的层次的理解。

  l 社会行政可以分为宏观社会工作行政和微观社会工作行政。它们互相影响。

  n 宏观社会工作行政:是在较大范围内执行社会政策,一般与政府行为有关。

  n 微观社会工作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社会服务环节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表现为通过机构筹集、分配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的过程。

  2. 社会行政的地位与功能是什么?

  l 社会行政的地位

  l 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l 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l 能够影响社会政策,而不只是在既定的政策下提供服务。

  l 社会行政的功能

  l 将社会政策变成社会服务行动

  l 合理利用资源,促进有效服务。

  l 总结社会政策的执行经验,提出修正意见。

  3. 社会行政的内容包括哪些?

  l 社会服务的计划

  l 社会服务的组织

  l 督导与激励

  l 服务系统中的协调与控制

  l 评估与报告

  4. 谈谈你对社会行政中督导的作用的理解

  l 督导是传道授业,它不但有助于社会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且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它具有行政、管理、教育和支持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