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是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实施的( A )
A 组织保障 B 制定标准 C 准则
2、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B )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 各级人民政府 B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3、《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开采冲击地压煤层必须编制( A )。
A 专门设计 B 作业规程 C 操作规程
4、《煤矿安全规程》第十八条规定,井巷交叉点必须设置( B ),标明所在地点,指明通往安全出口的方向。
A 警戒牌 B 路标 C 避灾路线
5、地下开采缓倾斜煤层是指( C )
A 倾角25°- 45° B 倾角8°- 45° C 倾角8°- 25°
6、( C )一般为泥质页岩、页岩、砂质页岩等不稳定的岩层组成,其厚度由几米到数十米。 A 老顶 B 假顶 C 直接顶
7、综采工作面支架、刮板输送机、煤壁必须保持( A )。
A 直线 B 曲线 C 垂直
8、立井井筒与各水平车场的连接处,必须设有专用的( A ),严禁人员通过提升间。
A 人行道 B 躲避洞 C 运物车
9、矿山救护队资质认证实行( B )级颁证。
A 一级 B 二级 C 三级
10、矿山救护队资质证书的有效期为( B )年。
A 2 B 3 C 4
11、在灾区中报告氧气压力伸出拳头手势表示氧气压力为( A )
A 10Mpa B 5Mpa C 1Mpa
12、回采工作面容易引起瓦斯积聚地点是(A)
A 上隅角与采煤机切割部 B 下隅角与采空区 C 采空区
13、小队在灾区侦察中,通常使用的音响信号“二声”表示:( A )
A 离开危险区 B 前进 C 工作
14、侦察时应首先把侦察小队派往( B )的地点。
A 破坏最严重 B 遇险人员最多 C 遇难人员最多
15、巷道烟雾弥漫能见度小于( A )时,严禁救护队进入侦察或作业,需采取措施,提高能见度后方可进入。
A 1m B 2m C 5m
16、中队除参加大队组织的综合性演习外,( C )至少进行1次佩用呼吸器的单项演习训练。
A 每季 B 每年 C 每月
17、签订救护协议的救护队服务半径不得超过( B )
A 50 Km B 100 Km C 80m
18、救护队返回到井下基地时,必须至少保留( A )气压氧气余量。
A 5Mpa B 5 Kpa C 5pa
19、救护队在倾角大于或等于15°的巷道中行进时,将( C )允许消耗的氧气量用于上行途中。
A 1/4 B 1/3 C 2/3
20、独头巷道发生火灾,进行救援时的首选通风方法是( A )
A 维持局部通风机原状 B 开启局部通风机 C 停止局部通风机
二、判断题(以下各题的叙述,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
1、火风压的方向永远向上。(√)
2、四级资质矿山救护队可以面向社会从事矿山及相关的救援技术服务活动。(×)
3、用直接灭火的方法无效或直接灭火法对人员有危险时,应采用隔绝方法和综合方法灭火(√)
4、一氧化碳浓度达到13%~45%时遇火爆炸,达到30%时,爆炸威力最强。(×)
5、心脏复苏操作主要有心脏前区扣击和胸外按压术两种。(√)
6、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在火源上方灭火时,防止水蒸气伤人;在火源下方灭火时,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 (×)
7、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
8、启封火区时,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以下就可以进行。(×)
9、用水灌注火区也是积极的灭火方法。 (√)
10、血液呈鲜红色喷射而出则是静脉出血;如果血液是暗红色缓慢流出则是动脉出血。(×)
11、发现骨折以后,必须迅速给以固定,以防止神经、血管和周围组织进一步损伤。(√)
12、施行口对口吹气时,救护者口唇要包住伤员口唇,以免漏气。(√)
13、人工呼吸法适用于外伤性窒息、中毒性窒息或电休克等所引起的呼吸停止。(√)
14、危及井下人员安全的地面灭火工作由消防队负责(×)
15、检查了解矿井应急预案或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执行情况不属于救护队进行的预防性检查工作。(×)
16、矿山救护队参加排放瓦斯工作时, 进入瓦斯巷道的救护队员,必须佩用氧气呼吸器。( √)
17、救护队返回到井下基地时,必须至少保留5 MPa气压的氧气余量。(√)
18、做好矿山安全生产预防性安全检查,控制和处理矿山初期事故是专职矿山救护队的任务之一。(×)
19、绞车房着火时,应将相连的矿车固定,防止烧断钢丝绳,造成跑车伤人。(√)
20、火灾发生在上山独头巷的中段时,可直接灭火。(×)
三、简答题(解释术语)
1、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
2、安全技术性工作
救护队佩用氧气呼吸器在井下从事的各项非事故性工作,均属安全技术工作。
3、反风演习
生产矿山企业用以检查矿井反风设施是否处于灵活、可靠,保证在处理矿山灾害事故需要反风时,迅速实现矿井反风的一项安全技术性工作。
4、避难硐室
当矿山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作业人员无法撤出灾区时,为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袭而设置的安全避难场所。
5、军事化矿山救护队
处理矿山灾害事故的职业性、技术性并实行军事化管理的专业队伍。
四、简述题
1、采掘工作面透水预兆有哪些?
答:(1)巷道壁或煤壁“挂汗”。
(2)煤层变冷。
(3)淋水加大,顶板来压,或底板鼓起并有渗水。
(4)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这表明离水源已较近,应密切注视水流情况,如果出水浑浊,说明水源很近;如果出水清净则较远。
(5)煤层有水挤出,并产生“嘶嘶”声。
(6)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7)煤壁或巷道壁“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和有臭鸡蛋味。
(8)煤发潮发暗。
2、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有哪些?
答:(1)有声预兆:①响煤炮。在煤层内发出像机关枪、炮击等声。②突然压力增大。支柱来劲,发出咔咔的响声,或发出劈裂折断的响声,手摸煤壁能感到冲击和震动;有煤岩层的破裂声;有时会听到气体穿过含水裂缝时的“吱吱”声等。
(2)无声预兆:①压力增大。顶板来压,片帮、掉渣、煤壁向外鼓,煤岩自行剥落。②煤层发生变化。层理紊乱、变软,暗淡无光,煤层粉碎,煤质干燥。
(3)瓦斯及温度变化。瓦斯涌出异常,忽大忽小,煤尘增大,气味异常,发闷,打钻时喷煤、喷瓦斯,煤壁发冷,气温下降等。
3、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对通风机有哪些要求?
答:使用局部通风机通风的掘进工作面,不得停风;因检修、停电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只有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都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
4、矿井空气中氧气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矿井空气中氧气降低的主要原因有:
(1)有机物及无机物(坑木、煤、岩石)氧化。
(2)爆破工作。
(3)井下火灾及瓦斯、煤尘爆炸。
(4)矿井中各种气体(瓦斯、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的混入,使氧含量相对地降低。
(5)人的呼吸。
(6)煤炭自燃。
(7)煤岩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也使空气中的氧浓度相对降低。
5、压入式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地点应符合哪些规定?“三专、两闭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启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Om。
“三专、两闭锁”的具体内容:
“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
“两闭锁”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
6、真死和假死有什么区别?
答:真死:(1)瞳孔扩散放大,无光反射。
(2)呼吸、脉膊、心跳完全停止。
(3)刺激皮肤无反应。
(4)血液不流通。
(5)背部有铅灰色斑点。
假死:(l)瞳孔没有扩散放大或虽扩散放大但有光反射。
(2)呼吸、脉膊、心跳非常微弱或刚停止。
(3)血液还能流通。
(4)有神经反射。
(5)背部无铅灰色斑点。
7、发现伤员大出血、骨折应怎样处理?
答:发现伤员大出血要根据出血的位置,立即进行止血,如果血液呈鲜红色喷射而出则是动脉出血;如果血液是暗红色缓慢流出则是静脉出血。
发现大出血要用无菌纱布盖住伤口,再放上纱布团,然后用绷带包紧扎牢。这种方法简便,除大动脉出血外都可使用。
对于动脉大出血要用指压止血急救,发现动脉大出血应果断地用母指压住伤口近心脏的一端动脉处,最好把血管朝向骨头压紧,然后再改用止血带等其它止血方法。
发现骨折以后,必须迅速给以固定,以防止神经、血管和周围组织进一步损伤。如果断骨露在伤口以外,固定时,不要把断骨送入伤口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