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ASZ-30型苏生器使用中自动肺过快并发出疾速的喋喋声的原因是( A )。
A 呼吸道不畅通 B 面罩接触不严密 C 面罩漏气
2、使用ASZ-30型苏生器抢救CO中毒伤员时,氧气量应调节在( B )。
A 80% B 100% C 75%
3、用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时,黑表笔应插入( A )插孔。
A、 “-” B、“+” C “O”
4、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 B )扑救。
A 二氧化碳灭火器 B 四氯化碳灭火器 C 干砂
5、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靠近掘进工作面( A )米内支护,爆破前必须加固。
A 10 B 15 C 5
6、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 B )米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
A 15 B 20 C 10
7、地面或井下任一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 A )。
A 绝对高程 B 相对高程 C 垂直高程
8、矿井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的编制由( A )组织实施。
A、矿长 B、总工程师 C、安全总工程师
9. 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就是煤层的( A )。
A、走向 B、倾向 C、倾角
10、CO检测管是以( C )为载体,吸附化学试剂碘酸钾和发烟硫酸作为指示胶。
A 氢氧化钠 B 活性氧化铝 C 活性硅胶
11、下列不属于隔风设施的是(C)
A 临时风门 B 临时密闭 C 风硐
12、下列因素增大不会增大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是( C )。
A 地压 B 瓦斯压力 C 煤的强度
13、DKL生命探测仪长距离侦测杆距离可达500m,短距离侦测杆距离( C )m
A 40 B 30 C 20
14、抢救腐蚀性气体中毒伤员时,使用的人工呼吸法是( C )
A 口对口 B 两臂扩张 C 拉舌头
15、《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照明、信号、电话和手持式电气设备的供电额定电压,不超过( C )。
A 36V B 220V C 127V
16、对( B )损伤的伤员,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
A 面部 B 脊柱 C 头部
17、火区封闭后,现场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应在( C )之后进行。
A 24min B 48h C 24h
18、矿山救护队员在灾区内行进或作业时,时刻注意周围情况,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报告( A )。
A 小队长 B 中队长 C 大队长
19、当火灾发生在上行风通风的回采工作面时,可能导致( A )。
A 与其并联的其他工作面风流反向 B 本工作面风流反向
C 没有风流反向的可能
20、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最长每隔( C )m设置支管和阀门。
A 200 B 150 C 100
二、判断题(以下各题的叙述,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
1、恢复已封闭的停工区或采掘工作接近这些地点时,必须事先排除其中积聚的瓦斯。排除瓦斯的工作,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2、佩用氧气呼吸器在供氧不够时,手动补给阀自行动作,补给大流量氧气供人呼吸。(×)
3、二氧化碳无色、略带酸臭味、微毒的气体,比重1.57,易溶于水,不助燃,对眼睛和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
4、氧气瓶必须符合国家压力容器规定标准,每年必须进行除锈清洗、水压试验,达不到标准的不得使用。(×)
5、在倾角大于或等于15°的巷道中行进时,将三分之二允许消耗的氧气量用于上行途中,三分之一用于下行途中。(√)
6、扑救爆炸物品火灾时,切忌用沙土盖压,以免增强爆炸力。(√)
7、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中瓦斯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5%,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8、矿井需要的风量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m3 。(√)
9、通风网路是采掘工作面或矿井通风系统中风路的连接形式,通常用不按比例的单线条示意图来表示,这叫做通风网路图。(×)
10、仰卧压胸法不适用胸部外伤,也不能与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进行;俯卧压胸法对溺水者的急救较为合适,因便于排出肺内水分。(×)
11、当进风井井底车场和毗连峒室发生火灾时,应进行反风或风流短路。(√)
12、当空气中CO₂含量达到10%~20%时,在一定时间内会使人失去知觉。(√)
13、H2S的含量达到0.02%时,头痛、恶心、昏睡。(√)
14、启封火区后 3天内,每班必须由救护队检查通风状况,测定水温、空气温度和空气成分。(√)
15、回风井筒发生火灾时,应进行反风或风流短路,不使有害气体侵入工作区。(×)
16、火区封闭后,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应在24h之后进行。(√)
17、处理爆破炮烟中毒事故时,救护队的主要任务是救助遇险人员,监测有毒、有害气体。(×)
18、扑救易燃液体时,可用普通蛋白泡沫或轻泡沫灭火。(√)
19、进入瓦斯巷道的救护队员,必须佩用氧气呼吸器;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应有专人检查瓦斯,排出的瓦斯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的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5%。(√)
20、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不准在火源上方灭火,只能在火源下方灭火。(×)
三、简答题(解释术语)
1、事故
在生产过程中,事故是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2、水幕
在巷道中安设的多喷嘴,通过高压水流喷出的水雾所形成的覆盖全断面的屏障。
3、井下基地
选择在井下靠近灾区、通风良好、运输方便、不易受灾害事故直接影响的安全地点,用于井下救灾指挥、通讯联络、存放救灾物资、待机小队停留和急救医务人员值班等需要而设立的工作场所。
4、风流短路
打开入、排风联络巷的风门或挡风墙,使进风巷的风流直接进入回风巷。
5、区域反风
在矿井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利用通风设施,使井下局部区域实现风流反向的方法。
四、简述题
1、救护队在处理水淹事故时,必须注意哪些问题?
答:救护队在处理水淹事故时,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水灾威胁水泵安全,在人员撤往安全地点后,救护小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泵房不致被淹。
(2)小队逆水流方向前往上部没有出口的巷道时,应与在基地监视水情的待机小队保持联系;当巷道有很快被淹危险时,立即返回基地。
(3)排水过程中,保持通风,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
(4)排水后进行侦察、抢救人员时,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和底板塌陷。
(5)救护队员通过局部积水巷道时,应采用探险棍,探测前进。
2、检查一氧化碳时怎样操作?对浓量和微量一氧化碳怎样检查和换算?
答:检查一氧化碳的方法:
(1)在测定地点,将一氧化碳采取器三通开关扭成与筒身平行位置,往复推拉活塞3-4次。
(2)将活塞向后拉,采取气样,然后将三通开关扭成45度位置。
(3)将比长式检定管两端封口打开,把带“O”的一端插在采取器垂直出气口的胶管上。
(4)把三通开关扭到垂直位置,以100秒的时间匀速推完。观察变色环位置,根据检定管上的数字读出一氧化碳含量。
对浓量和微量一氧化碳的检查方法:使用相应测量范围的检测管按上述方法进行检查,如没有相应测量范围的检测管时,可按下述方法进行检查:
(1)对浓度高的一氧化碳可稀薄后进行检查,得出结果与稀薄的倍数相乘,就是真实含量。
(2)对微量一氧化碳可重复送几次气,检查得出的结果被送气次数除,就是真实含量。
3、常用的止血方法及使用范围有哪些?
答:(1)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范围:小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头部、躯干、四肢以及身体各处的伤口均可使用。
(2)指压止血法,适用范围:头面部、四肢部位。
(3)止血带止血法,用加压包扎法止血不能奏效的四肢大血管出血,应及时采用止血带止血,并要标记止血带止血部位和时间,每60~90 min放松一次。
适用范围:受伤肢体有大而深的伤口,血液流动速度快;多处受伤,出血量大;受伤同时伴有开放性骨折;肢体完全离断或部分离断;受伤部位可见喷血。
4、矿井透水前有哪些预兆?
答:(1)巷道壁或煤壁“挂汗”。
(2)煤层变冷。
(3)淋水加大, 顶板来压或底板鼓起并有渗水。
(4)出现压力水线。
(5)煤层有水挤出,并产生“嘶嘶”声。
(6)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7)煤壁或巷道壁“挂红”、酸度大,水味发涩和有臭鸡蛋味。
5、如何对休克伤员实施抢救?
答:(1)将伤员迅速撤至安全、通风、保暖的地方,松解衣服,让伤员平卧,或两头抬高300左右,以增加血流的回心量,改善脑部血流量。
(2)清除伤员呼吸道内的异物,确保呼吸道的畅通。
(3)迅速找出休克病因,尽力予以祛除,出血者立即止血,骨折者迅速固定,剧痛者予以止痛剂,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及口对口人工呼吸。
(4)保持伤员温暖,有可能时可让伤员喝点热开水,但腹部内脏损伤疑有内出血者不能喝水。也可针刺或用手掐人中、合谷、内关、十宣等穴位,以促其苏醒。
(5)针对休克的不同的病理生理反应及主要病症积极进行抢救,尽量制止原发病的继续恶化。出血性休克应尽快止血、输液、输氧等。不可过早使用升压药物,以免加重出血。
(6)经抢救,休克症状消失,伤员清醒、血压、脉律相对稳定时才可运送。运送途中应继续输液、输氧,并时刻注意伤员的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昏迷伤员运送时面部应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阻塞呼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