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社会福利与保障》是社会工作专科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了社会福利思想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社会福利与保障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中的福利思想及观念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优抚安置等。其目的是使学生对国内外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有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与了解。
2、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
(1)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热爱祖国、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的实用型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工作也称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社会工作是一个社会福利资源的筹集和发送过程,既是一种社会福利制度,也是一种科学的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专业利他和助人自助的专门职业,是一个应用性学科。
(2)社会福利的概念与特征,社会保障的概念,以及社会福利与保障的关系。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的关系。社会福利服务的概念、特点、分类和服务方式;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概念和进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知识。了解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历史演变、构成,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情况。掌握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掌握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模式的选择。
(3)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定义、性质、主要类型。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管理的含义、体系;我国社会福利服务机构的申办程序、内部管理的内容;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服务的挑战。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了解发达国家及中国香港地区的老年社会福利服务模式以及对我国启示。养老机构的概念、对象及特点,发展困境及发展思路。养老机构的类型、性质、服务内容与标准。社区养老的概念、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供给模式。社区养老服务的运作和服务的流程。了解社区养老服务的原则,事业发展概况。
(5)儿童社会福利的含义以及福利服务需求。了解我国儿童社会福利事业的成就与主要问题,改革与发展对策。我国儿童福利服务的法规政策。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概念、意义。儿童福利机构的类型,基本要求、设施配备与人员要求。了解儿童福利机构养育面临的问题。儿童福利机构养育服务的具体内容。儿童寄养的含义以及家庭收养和家庭寄养的区别。儿童寄养的目的、意义和理论依据。寄养家庭的选择条件和应履行的义务。家庭寄养机构的作用,儿童寄养的办理程序。流浪未成年人的概念以及造成儿童流浪的原因,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法律法规。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的功能。了解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措施。
(6)我国残疾人的定义、分类、评定标准,基本概况,残疾人证的管理和办理流程。了解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概念及理论,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的内容以及相关制度与政策。了解世界和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成就和主要问题,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改革与发展对策。掌握残疾人生活服务的内容与意义,残疾人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残疾人康复的含义、类型和宗旨,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指导原则。我国残疾人社会化康复训练服务体系,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残疾人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含义,残疾人教育机构、教育服务以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了解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情况和政策法规,残疾人就业的意义和方针,残疾人就业的法律依据和就业的方式。残疾人就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7)社会福利财力资源抽基础的主要渠道。了解社会福利人力资源,特别是社区志愿者的发展。了解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掌握社会福利的供给主体,社会福利产品的主要形式,再分配的主要实现方式,社会福利的传递机制等。
对每一个部分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做到三个统一,即思想性与科学性统一;继承性与求新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统一。为此,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宜采用自学指导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主要在教师引导下以讨论、交流和讲解的形式进行。例如可以成立若干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同时组织相应的导学材料以及有关教学活动等教学辅导环节,更好地帮助学员学习。
二、课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共5学分。
三、学习资源
1、文字教材:
教材:《社会福利服务》(第二版)周良才 赵淑兰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用书,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基本媒体,是教和学的根本依据。
2、网上教学资源
网上发布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辅导、学科动态、参考资料,并不定期地进行网上讨论与答疑活动等。学生应积极通过网络、电话、信函等形式与教师联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交流学习体会。
四、主要教学环节
1、课程辅导
面授辅导课建议每学期安排10次左右,本课程理论性和实践结合相对较强,因此要求任课教师最好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面授辅导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辅导。
2、自主学习
自学是电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特别在面授辅导时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学会借助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资源开展有支持服务的个别化自主学习。
3、形考作业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基于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考平台完成,共四次作业。占总成绩的50%。
4、终结性考试
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
5、成绩评定
形成性考核包括平时作业部分,共占总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
五、教学安排建议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90学时(5学分),建议面授学时为30学时左右。
1、各章节课时计划安排
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
序号 | 教学内容 | 学时 | 其中 | ||
讲授 | 实践 | 其他 | |||
1 | 学习情境一 社会福利认知 | 9 | 6 | | |
2 | 学习情境二 社会福利机构认知 | 9 | 3 | | |
3 | 学习情境三 老年人福利服务 | 21 | 9 | 1 | |
4 | 学习情境四 儿童福利服务 | 21 | 9 | 1 | |
5 | 学习情境五 残疾人福利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