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核改革的目的
1、通过本课程考核的改革,深入探索符合远程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
2、教学方案的改进,教学活动地有效开展,教师钻研教学业务,自觉应用教育技术。
3、探索《社会福利与保障》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的目标、形式、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等;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所以我们试图把网考形式的形成性考核和纸质形式的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
4、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把考核评价与教学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各个学习环节,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学习质量。
二、考核对象
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专科)的学生。
三、考核目标
通过考核检测学生对社会福利与保障的思想、理论的掌握程度,同时检测学生运用社会福利与保障的思想审视现实社会问题,以更好的理解社会福利与保障的工作。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由网上形成性考核和闭卷纸质考试相结合形式。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由四次作业构成,登陆形成性考核系统进行,随平时学习过程中完成;终结性考试占总成绩的50%,形式为闭卷纸质考试,在学期末进行,具体时间见国家开放大学统一时间安排。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均达到及格才能认为该课程合格。
(一)形成性考核
通过形成性考核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地方电大教师教学过程的引导、指导和管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部分 形考说明
一、形考任务、题型和题目分值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试题均由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编制。
设置4次形成性考核作业。每次形考作业按百分制进行成绩评定。采用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性测试题的形式,其中单选题每题2分,多选题每题4分,判断题每题2分。
二、形成性考核成绩的比例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三、考核目的与要求
1.目的
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要求:
(1)认真参加教师的面授课程,仔细研读教材内容;
(2)认真按时完成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上发布的形成性考核作业以及教材后提供的相关练习题。
(3)测验从颁布之日起,学生即可参加测验,计算机自动评判测验结果,测验成绩自动形成并记录;如学生对测验成绩不满意,可多次参加测验,我们只认定成绩最好的测验结果为最终成绩。
第二部分 形考内容
序号 | 章节 | 内容 | 形式 | 发布时间 | 最迟提交时间 | 权重 |
1 | 学习情境一学习情境二 | 社会福利认知; 社会福利机构认知 | 单选、多选、判断 | 第1周 | 第18周 | 20% |
2 | 学习情境三 | 老年人福利服务 | 单选、多选、判断 | 第4周 | 第18周 | 30% |
3 | 学习情境四 | 儿童福利服务 | 单选、多选、判断 | 第5周 | 第18周 | 30% |
4 | 学习情境五学习情境六 | 残疾人福利服务; 社会福利组织资源筹集与供给 | 单选、多选、判断 | 第6周 | 第18周 | 20% |
合计 | 100% |
第1次形考作业
第1次形考作业在学习完学习情境一、学习情境二之后完成。
样题: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
将我国的社会福利概念界定为狭义的社会福利是基于我国的()。
A. 基本国情 B. 人民意愿 C. 政策要求 D.法律规定
正确答案: A
多项选择(每小题4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社会福利的特征有( )
A. 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B. 福利水平的不可逆性 C. 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D. 实现方式的多样性 E. 水平的可逆性
答案:ABCD
判断题(每小题2分)
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呈负相关性。( ×)
第2次形考作业
第2次形考作业在学习完学习情境三之后完成。
样题:
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中的第二阶段是( )。
A. 快速老龄化阶段 B. 加速老龄化阶段
C. 重度老龄化阶段 D. 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正确答案: B
多项选择(每小题4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养老的专业人才缺乏 B. 养老服务人员素质较低
C. 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D. 家庭养老压力增大
E. 孝道观念淡漠
答案: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