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辅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也是心理健康考试专业的专业课,是从事学校心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 二、学习要求
1、掌握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掌握学校心理辅导的内容和途径。了解学校心理辅导的支持和保障。 三、自学用书 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第一章 现代学校教育与心理辅导
学习要求
1、掌握学校心理辅导的实质;
2、了解现代社会变迁与学校心理辅导的关系; 3、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4、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辅导。 一、学校心理辅导的涵义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我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与内容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它包括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
其基本内容包括:1、学习辅导;2、人格辅导;3、生活辅导;4、职业辅导。 三、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途径包括:一是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途径,二是针对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途径。 四、 现代社会变迁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消极的一面来看,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升学压力;2、独生子女的教育;3、不利的家庭环境;4、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
五、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的确定有以下几项意义: 1、有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2、有利于明确学校心理辅导的任务与内容; 3、有助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与诊断。
西方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观,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综观古今中外学者有关心理健康的论述,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关于正常与异常的划分标准大致有四种方法:(1)经验标准;(2)社会规范标准;(3)临床诊断标准;(4)统计学标准。 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要注意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可归纳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
六、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基本点,就是要了解学生。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各有其心理发展的特点,辅导时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实施辅导工作。
第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学习要求
1、了解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2、了解中国台湾省、香港地区及大陆地区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要了解在学校心理辅导发展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戴维斯、帕森斯、比尔斯等。学校心理辅导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理论上,许多国家学校心理辅导均采用兼收并蓄、博采众家的做法; (2)队伍建设方面,更多的国家吸收了美国经验;
(3)在技术方面,许多国家均努力建立辅导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充分开发技术资源。
二、中国台湾省、香港地区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台湾省心理辅导将会出现以下发展趋势:
(1)理论上,加强辅导理论的研究力度,强调本土化研究,强调辅导的人生化本位。
(2)辅导内容和方法上,职业辅导将会成为重点,咨询范围将会扩展,学校辅导课程将会进一步发展。
(3)从辅导技术发展来看,电脑化将有助于提高辅导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等方面的现有水平。
香港地区对学校心理辅导的未来发展也有专门设想。 三、中国大陆地区心理辅导的历史与发展
我国的心理辅导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的产生和发展有三个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心理辅导事业呈现出四个特点和三个方面的问题。对有关心理辅导理论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心理辅导与德育、心理辅导是否课程化和心理辅导中国化问题等三个方面。
第三章 学习辅导
学习要求
1、了解学习、学习辅导的涵义; 2、掌握学习辅导的目标与内容;
3、掌握学习动机、情绪、行为、能力辅导的基本方法与内容。 一、学习、学习辅导的涵义
学习辅导包含两方面:一是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上的困惑,二是让学生自己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辅导的目标主要通过辅导使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动机辅导、学习情绪辅导、学习行为辅导、学习能力辅导。 二、学习动机辅导
了解学习动机与学习的作用与激发。 三、学习情绪辅导
了解情绪对人、对学习的影响;掌握良好学习情绪培养的方法, 特别是学习焦虑的消除。 四、学习行为辅导
了解学习计划、学习作业、复习等学习技术的意义,掌握制订学 习计划、作业规范辅导、复习辅导的基本方法。 五、学习能力辅导
明确自学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培养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人格辅导
学习要求
1、 了解人格辅导的基本涵义及有关的概念; 2、 掌握人格辅导的目标、内容。 一、 人格辅导的基本涵义与内容
人格辅导是教育者运用有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
科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和人格健康成长、发展的教育活动。其基本目标是促进适应、铸造人格,它包括自我意识辅导、情绪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和青春期辅导等几个方面。 二、 自我意识辅导
了解自我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发展机制等基本概念与理 论
掌握自我意识辅导的基本目标与实施方法。 三、 情绪辅导
了解情绪的概念、性质与作用,情绪的发生与发展等基本涵义。 掌握情绪辅导的内涵、目标、意义及实施方法。 四、 人际交往辅导
了解人际交往辅导的理论基础,掌握人际交往辅导的内涵、目标、 意义及实施要点。 五、 青春期辅导
了解青春期辅导的理论基础,掌握青春期辅导的内涵、意义、目 标、内容及辅导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章 生活辅导
学习要求
1、 了解休闲辅导和消费辅导的基本涵义与意义;
2、 掌握休闲辅导、消费辅导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一、 休闲辅导
了解休闲与现代人发展的关系及休闲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掌握休闲辅导的基本特点与基本途径及内容。
二、 消费辅导
了解中小学生消费行为的基本特征,掌握消费辅导的基本策略。
第六章 职业辅导
学习要求
1、 了解职业辅导的基本涵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2、 掌握职业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3、 掌握了解自己辅导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4、 掌握了解人生探索辅导的意义及合理选择辅导的基本策略。
一、 职业辅导的基本涵义
职业辅导是帮助学生选择职业、准备职业、安置职业,并在职业 上取得成功的过程。 了解职业辅导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掌握职业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二、 了解职业辅导
明确了解自己辅导的基本内容。
三、 了解自己辅导
掌握了解自己辅导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四、 人生探索辅导
了解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掌握职业意识陶冶的基本内容和 方法。
五、 合理选择辅导
掌握职业决策的理论依据和过程,特别是升学和择业技巧。
第七章 心理辅导课程
学习要求
1、 了解心理辅导课程的意义、特征和原则; 2、 掌握心理辅导课程的活动形式和训练形式;
3、 掌握编写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基本程序和教学方法。 一、 心理辅导课程的意义
了解心理辅导课程的意义和心理辅导课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心理辅导课程的原则有: 1、 信任原则; 2、 接受性原则; 3、 发展性原则;
4、 自主性原则; 5、 合作性原则; 6、 活动性原则; 7、 配合性原则。 二、 心理辅导课程的形式 心理辅导课程的活动形式有: 1、 角色活动; 2、 表演活动; 3、 游戏活动; 4、 体育活动。
心理辅导课程的训练形式则有: 1、教练式; 2、母爱式; 3、互助式; 4、自助式。
心理辅导课程的实践形式有: 1、 社会活动; 2、 社会考察; 3、 社会服务; 4、 社会实践。 三、 心理辅导课程的教材编写 心理辅导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有:(1)以目标为中心的理论模式; (2)以过程为中心的理论模式;(3)综合理论模式。
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内容结构包含:认知经验要素、意志品质要素、情感经验要素、社会经验要素、生活经验要素。 心理辅导课程教材的编写程序有三种:(1)逻辑顺序;(2)心理发展顺序;(3)综合顺序。
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2)自述法;(3)角色法;(4)讨论法;(5)情景法;(6)综合法。
第八章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辅导
学习要求
1、 掌握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涵义、意义及实施的基本条件; 2、 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 了解课堂管理的模式及有效课堂管理的特征; 4、 掌握学习困难学生辅导的基本方法。 一、 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涵义
课堂心理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
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的认知、情绪与行为技能。
课堂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1)为心理学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2)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心理辅导;(3)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堂心理辅导的内容有:教学活动设计、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学习困难学生辅导。实施课堂心理辅导的基本条件有: 1、 树立现代教学观念 2、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3、 掌握必备的辅导技能。 二、 课堂教学设计
了解教学设计的原理、技术及教案设计。掌握学科渗透式的教学设计。 三、 课堂管理
了解课堂管理的几种模式及有效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课堂行为问题的基本策略。 四、 学习困难学生辅导
了解学习困难学生的内涵及鉴别分类的方法。 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策略有: 1、 个案辅导; 2、 教学策略。
第九章 个别辅导
学习要求
1、 理解个别辅导的理论要点及基本过程; 2、 掌握个别辅导的主要技术、原则;
3、 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与辅导的基本策略。 一、 个别辅导的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了解人格结构理论、潜意识理论。行为主义理
论主要了解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主要了解、掌握辅导的基本条件:真诚、尊重与同感。认知主义理论主要了解其基本理论观点。 二、 个别辅导的主要技术
掌握每种技术的内涵、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个别辅导的原则
个别辅导的基本原则有:真诚原则、尊重原则、理解原则、整体 原则、差异原则、自律原则、保密原则。 四、 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
个别辅导的基本过程有接纳、诊断、干预、随访等四个阶段。 五、 学生常见心理困惑与辅导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心理轻微的失调;
2、 轻度的心理障碍; 3、 重度的心理障碍。
掌握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个别辅导的方法。
第十章 团体辅导
学习要求
1、 了解团体辅导的基本涵义、分类;
2、 掌握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技巧与方法; 3、 掌握团体辅导的设计与操作。 一、 团体辅导的基本涵义
团体辅导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
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 常见的团体有:(1)训练团体;(2)个人成长团体;(3)学习 团体。
按成员的问题性质来分,可分为异质团体与同质团体。
按团体辅导活动有无设计、有无目标来分,可分为结构性团体和非结构性团体。
团体辅导的功能表现在六个方面,它与个别辅导呈互补状态。 二、 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
团体运动的基本过程大致有定向阶段、冲突阶段、整合阶段、成 效阶段和巩固阶段。
影响团体过程的基本因素有规范、沟通和凝聚力。 三、 团体辅导的技巧与方法
了解团体辅导的涵义。领导者在团体中有两大任务并分别承担不 同的角色。
团体过程的辅导技巧分为三方面:反应技巧、交互作用技巧和行动技巧。 团体互动技巧有反馈与控制、暗示、模仿、感染。 四、 学校团体辅导的设计与操作 学校团体辅导的设计程序:(1)组成小组;(2)建立目标;(3) 设计活动;(4)团体辅导效能评估。
第十一 章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测评
学习要求
1、 了解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目的、原则; 2、 掌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一、 学生心理档案的规划
建立档案对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防治心理疾患等方面都有积 极的意义。
建档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适用性原则。 心理档案根据不同目的,可分为:(1)A类:以发展为目标;(2)B类:以教育为目标;(3)C类:以诊治为目标。 心理档案的内容应包括:(1)背景资料;(2)在校表现;(3)心理素质。 心理档案运用时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 二、 非测验资料的建立
它包括:背景资料的建立、在校表现资料的建立、需辅 导的心理问题资料的建立、教师观察资料的建立。 三、 学生心理测评
心理测评资料的建立包括智能发展资料、个性发展资料和心理健康测验资料的建立。同时要了解心理测验的基本知识。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辅导管理
学习要求
1、 了解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管理机构、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基本要求 及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责;
2、 掌握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评价方法。 一、 学校心理辅导管理机构
了解心理辅导管理的基本流程、心理辅导管理的各级功能。 心理辅导可以建设以下四支队伍:(1)班主任队伍;(2)心理 辅导课程专职教师;(3)心理辅导工作者;(4)学生心理辅导服务员。 二、 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建立
心理辅导室可包括:心理咨询室、心理测量室、心理松弛室外、 心理阅览室及心理活动室。了解心理辅导室的基本设施与职能。 三、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职责
明确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了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者的基本条件与职责。 四、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评估
学校心理辅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估:(1)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2)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了解、重视;(3)心理辅导的方法研究和选择;(4)心理辅导的反馈与矫正;(5)心理辅导的队伍与保障。
学校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价包括: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对辅导活动课程和教学方法的评价、对辅导课程的评价及对辅导活动课程教师的评价。 了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评价。
第十三章 教师心理健康
学习要求
1、 了解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2、 掌握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的方法。 一、 教师人格修养的意义
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人格修养
也有很高的期望,并且教师的职业特点也决定了教师人格修养的意义。 二、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要素有: 1、 良好的思维品质; 2、 良好的情绪品质; 3、 良好的自我意识品质; 4、 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师心理保健和调适的原则主要有: 1、 正确认识自己,愉悦地接纳自己; 2、 正确对待别人,积极对待工作; 3、 合理安排生活,发展健康的生活情绪与态度。
第十四章 家庭心理辅导
学习要求
1、 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涵义; 2、 掌握家庭心理辅导的任务。 一、 家庭教育和家庭心理辅导
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特点及家庭环境在家庭心理辅导中的地位。
常见的家庭教育的误区有:期望过高、保护过度、功能错位及方法不当等。 二、 家庭心理辅导的任务 1、 帮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目标; 2、 帮助家长了解——家庭心理辅导的内容和途径; 3、 组织指导家长学习——家庭心理教育和辅导的方法; 4、 帮助家长认清——提高自身素质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