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建安:康复的投资是为了提高人类的能力

近日,中国康复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本次“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评委会主席励建安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表示:“现在国家在康复医疗创新领域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标准,民间力量能够先行本身是一件好事。”

一个好的创意,一种康复医疗解决方案,一个初步的原型样品......,帮助这些从0走向0.01,还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康复创意想法或思路拥有能够展示的平台,这就是第二届“傅利叶”杯中国康复人创意大赛正在做的事情,也是现如今在国内各地各级康复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的相关治疗师、康复医疗科研人员、工程师中引发广泛关注的一大年度康复盛事。

据主办方对外公布的消息,记者注意到,前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励建安今年将再次担任大赛评委会主席。“现在国家在康复医疗创新领域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标准,民间力量能够先行本身是一件好事。”励建安教授说道。

作为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任主席,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主委,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康复医学专委会主委,中国老年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协第八届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会长......励建安身上有太多的头衔和荣誉,在40多年康复医疗教学、临床与科研工作中,励建安教授也格外看中康复医疗创新,同时也对该领域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理解。

“康复医疗比重应接近临床治疗比重”

康复到底做什么?在励建安教授看来,康复医疗是在疾病不能恢复的情况下,让其功能障碍得到最大限度改善,以脑卒中为例,临床医疗的任务是挽救生命,让它不再受到死亡的威胁,但之后留下的脑组织损害和对应的神经功能缺陷,正是康复医疗所需要做的事情。

据了解,在现代医学体系中,预防、治疗、康复已经相互关联,组成了一套完整的救助体系。在采访中,励建安教授也表示,现在进一步的改变是不再把康复医疗只是看做临床医疗结束之后的延续,在临床治疗的同时,以及疾病的早期阶段,康复介入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功能障碍和残疾发生。

此外,针对目前康复医疗在国内发展的现状,励建安教授指出,康复医疗大约只占了1%的医疗体量,但按照约有92%的疾病不能最终治愈的大背景下,康复医疗的比重应该接近临床治疗的比重,这其中就有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改善、代偿、替代为康复功能恢复带来无限可能”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康复医疗可以进行三条路径发展,第一是改善,早期尽量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让身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例如瘫痪患者肌力不足可以通过锻炼肌肉力量来增强,如果关节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可以做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等;第二是代偿,即通过某种装备把人体减弱的功能迅速进行补偿,让其恢复到正常或是接近正常水平,例如瘫痪患者有足下垂,可以采用一个矫形器把足下垂托起来,使它仍然可以正常行动;第三是替代,如果四肢都瘫痪了,包括拄拐杖走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的条件也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用替代的方式完成从A地到B地的过程,例如坐汽车、飞机、电动轮椅等。从改善、代偿、替代这三种路径的选择也患者功能恢复带来了无限可想象空间,励建安教授表示道。

一般而言,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等,但随着新兴技术发展,康复机器人、虚拟情景、可穿戴设备等市场发展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逐渐从单纯的概念变成现实生活中的产品,以及应用到医院、家庭等场景的领先康复医疗设备,助力疾病更快康复。

与此同时,励建安教授表示,大部分康复医疗措施其实关键在于要鼓励患者愿意主动参与、愿意主动去做,而不是推拿、按摩、理疗等被动的治疗模式,要注重医患沟通,通过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康复治疗过程,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谈及对康复医疗的未来发展的看法,励建安教授强调道,一是要让所有人意识到康复不只是与功能障碍患者有关,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个人早晚有一天都需要用到,二是希望改变人民群众对于功能障碍和残疾人的态度;三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康复是一项有益的投资,康复的投资是为了提高人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