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1-8

MRS智能化运动控制系统1-8

 

一、下蹲肌群运动控制训练

 

1.功能描述:

MRS-FS主要针对下蹲肌群进行运动评测和控制训练,其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模式和互动式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患者对再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感觉和记忆,并激发患者主动运动的兴趣。

(1)打破传统总是训练最大力量的概念,通过高科技的电脑生物反馈模式,强调训练患者的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完成目标动作的功能康复;

(2) 患者需要用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来参与肢体的控制训练,充分调动和活跃了脑神经系统,提供了脑功能重塑的新模式;

(3)可同步训练速度控制、力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目标准确性控制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完成目标动作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

(4) 可先对下蹲肌群的运动能力做各种功能评测,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使患者能更有效的投入训练;

(5)每一次的评测和训练结果都可自动记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2.应用范围:

(1)骨科康复——膝、髋、踝关节术前术后康复训练;

(2)神经康复——中风患者早期恢复下肢功能运动训练;

(3)运动损伤康复;

(4)体育竞技训练中通过提高下蹲肌群的协调性和速度控制能力,来突破极限水平的新的、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足球运动员射门,并不是最大的力量就可以射进,而是在肌力和爆发力达到最大水平时,通过下蹲肌群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训练突破现有的极限水平,来提升射门的精确度)。

3.设备特点:

  (1)唯一能以躺卧姿势安全地进行早期下肢力量康复训练的系统;

(2)独特的可滑动雪橇型设计,模拟日常下蹲动作的下肢闭链运动;

(3)踏板的位置传感器可以帮助患者在训练和测试中精确调整踝膝关节活动范围;

(4)尤其适合ACL和PCL损伤患者和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早期的康复训练;

(5)有效锻炼和增强下背部肌群力量,增强腰骶肌稳定性;

(6)通过对前\后交叉韧带、髌骨、股骨、臀部等下蹲肌群的运动控制训练,恢复患者下蹲肌群和骨盆肌群的力量及运动控制功能,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7)对以下日常功能性动作的恢复有帮助:下蹲、起立、上下台阶、行走及行走稳定性等;

(8)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9)汉化中文界面,分病人信息,测试模块和训练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并可实时对接临床康复管理软件;

(10)彩色三维游戏模块,包括接球,过障碍,避开降落物,穿线等11种游戏模式,分五级难易程度,适合早期,中期,后期康复的不同患者需求;

(11)融合了认知游戏,如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方向控制能力等,充分激发了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减少了对疼痛和不适的关注;

(12)训练疗程和结果可实时记录和显示,方便了临床的管理。

 


二、 下肢伸展运动控制系统

1.功能描述:

MRS-LE主要针对下肢韧带、关节和肌肉进行运动评测和控制训练,其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模式和互动式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患者对再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感觉和记忆,并激发患者主动运动的兴趣。

(1)打破传统总是训练最大力量的概念,通过高科技的电脑生物反馈模式,强调训练患者的 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完成目标动作的功能康复;

(2) 患者需要用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来参与肢体的控制训练,充分调动和活跃了脑神经系统,提供了脑功能重塑的新模式;

(3) 可同步训练下肢的速度控制、力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目标准确性控制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完成目标动作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

(4)可先对下肢肌群的运动能力做各种功能评测,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使患者能更有效的投入训练;

(5)每一次的评测和训练结果都可自动记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2.应用范围:

骨科康复:十字交叉韧带康复训练、下肢骨关节康复训练;

肌萎缩等长训练等。

3.设备特点:

(1)股四头肌全活动范围内的下肢开链运动;

(2)有效增强股四头肌的运动控制能力;

(3)髋关节活动范围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调整,使患者在最舒适的体位获得最佳的训练效;

(4)使用简单方便。

(5)汉化中文界面,分病人信息,测试模块和训练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并可实时对接临床康复管理软件;

(6)彩色三维游戏模块,包括接球,过障碍,避开降落物,穿线等11种游戏模式,分五级难易程度,适合早期,中期,后期康复的不同患者需求;

(7)融合了认知游戏,如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方向控制能力等,充分激发了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减少了对疼痛和不适的关注;

(8)训练疗程和结果可实时记录和显示,方便了临床的管理。


三、站蹲式肌力运动控制系统

1.功能描述:

  MRS-FFS主要针对下肢肌群进行运动评测和训练,其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模式和互动式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患者对再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感觉和记忆,并激发患者主动运动的兴趣。

(1) 打破传统总是训练最大力量的概念,通过高科技的电脑生物反馈模式,强调训练患者的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完成目标动作的功能康复;

(2)患者需要用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来参与肢体的控制训练,充分调动和活跃了脑神经系统,提供了脑功能重塑的新模式;

(3)可同步训练下肢肌群的速度控制、力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目标准确性控制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完成目标动作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

(4) 可先对下肢肌群的运动能力做各种功能评测,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使患者能更有效的投入训练;

(5) 每一次的评测和训练结果都可自动记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2.应用范围:

下肢肌群力量控制训练;

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强化训练;

下腰部损伤:动态稳定训练等。

3.设备特点:

(1)站蹲位的下肢力量控制训练;

(2)适用于膝、髋、肩和下背部的康复训练;

(3)大镜面帮助患者自我矫正姿势;

(4)砝码、哑铃等的位置容易存取;

(5)对以下日常功能性动作的恢复有帮助:下蹲、站立、平衡等。

(6)汉化中文界面,分病人信息,测试模块和训练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并可实时对接临床康复管理软件;

(7)彩色三维游戏模块,包括接球,过障碍,避开降落物,穿线等11种游戏模式,分五级难易程度,适合早期,中期,后期康复的不同患者需求;

(8)融合了认知游戏,如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方向控制能力等,充分激发了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减少了对疼痛和不适的关注;

(9)训练疗程和结果可实时记录和显示,方便了临床的管理。


四 四、腰腹屈肌运动控制系统

1.功能描述:

 MRS-AC主要针对腰部屈肌的深层肌和浅层肌进行运动评测和训练,其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模式和互动式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患者对再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感觉和记忆,并激发患者主动运动的兴趣。

(1) 打破传统总是训练最大力量的概念,通过高科技的电脑生物反馈模式,强调训练患者的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完成目标动作的功能康复;

(2)患者需要用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来参与肢体的控制训练,充分调动和活跃了脑神经系统,提供了脑功能重塑的新模式;

(3)可同步训练腰部屈肌的速度控制、力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目标准确性控制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完成目标动作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

(4) 可先对腰部屈肌的运动能力做各种功能评测,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使患者能更有效的投入训练;

(5) 每一次的评测和训练结果都可自动记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2.应用范围:

增强腹肌力量训练;

腹肌深层肌训练;

控制大小便失禁等

3.设备特点:

(1)针对腰腹屈肌的深层肌和浅层肌进行康复训练;

(2)倾斜式座椅促使骨盆、腰骶椎前侧肌群联合运动;

(3)恢复患者骨盆、腰椎的正常功能和稳定性,如坐姿、站立等。

(4)汉化中文界面,分病人信息,测试模块和训练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并可实时对接临床康复管理软件;

(5)彩色三维游戏模块,包括接球,过障碍,避开降落物,穿线等11种游戏模式,分五级难易程度,适合早期,中期,后期康复的不同患者需求;

(6)融合了认知游戏,如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方向控制能力等,充分激发了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减少了对疼痛和不适的关注;

(7)训练疗程和结果可实时记录和显示,方便了临床的管理。


五、腰背伸肌运动控制系统

1.功能描述:

MRS-BE主要针对腰背深层肌、腰椎和腰骶区的肌群进行运动评测和训练,其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模式和互动式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患者对再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感觉和记忆,并激发患者主动运动的兴趣。

(1) 打破传统总是训练最大力量的概念,通过高科技的电脑生物反馈模式,强调训练患者的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完成目标动作的功能康复;

(2) 患者需要用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来参与肢体的控制训练,充分调动和活跃了脑神经系统,提供了脑功能重塑的新模式;

(3)可同步训练腰背肌群的速度控制、力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目标准确性控制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完成目标动作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

(4)可先对腰背肌群的运动能力做各种功能评测,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使患者能更有效的投入训练;

(5)每一次的评测和训练结果都可自动记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2.应用范围:

缓解腰背痛、下腰痛;

下腰部损伤:恢复躯干稳定性和平衡控制能力;

胸腰椎外伤等造成的肌萎缩。

3.设备特点:

(1)针对腰背深层肌、腰椎、腰骶区的肌群康复而设计;

(2)独有的倾斜座椅,可进行大关节活动范围(浅层肌)和小关节活动范围(深层肌)的训练;

(3)可强化和平衡躯干两侧的背部肌群。

(4)汉化中文界面,分病人信息,测试模块和训练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并可实时对接临床康复管理软件;

(5)彩色三维游戏模块,包括接球,过障碍,避开降落物,穿线等11种游戏模式,分五级难易程度,适合早期,中期,后期康复的不同患者需求;

(6)融合了认知游戏,如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方向控制能力等,充分激发了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减少了对疼痛和不适的关注;

(7)训练疗程和结果可实时记录和显示,方便了临床的管理。


六、腰部扭转肌运动控制系统

1.功能描述:

MRS-BE主要针对腰部扭转肌进行运动评测和训练,其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模式和互动式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患者对再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感觉和记忆,并激发患者主动运动的兴趣。

(1)打破传统总是训练最大力量的概念,通过高科技的电脑生物反馈模式,强调训练患者的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完成目标动作的功能康复;

(2) 患者需要用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来参与肢体的控制训练,充分调动和活跃了脑神经系统,提供了脑功能重塑的新模式;

(3)可同步训练腰部扭转肌的速度控制、力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目标准确性控制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完成目标动作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

(4)可先对肌群的运动能力做各种功能评测,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使患者能更有效的投入训练;

(5) 每一次的评测和训练结果都可自动记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2.应用范围:

腰部扭转训练(唯一的连续性向心-等长-离心控制的扭转训练);

脊柱的稳定性训练;

腹肌(深层肌)的训练;

转移能力训练等。

3.设备特点:

(1)专门针对腰部扭转肌和脊柱稳定性的运动控制训练;

(2)唯一可进行连续性的从左到右的腰部扭转训练;

(3)恢复患者自身的转移能力,如翻身、起床等,保持脊柱和骨盆在旋转动作期间的最佳位置。

(4)汉化中文界面,分病人信息,测试模块和训练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并可实时对接临床康复管理软件;

(5)彩色三维游戏模块,包括接球,过障碍,避开降落物,穿线等11种游戏模式,分五级难易程度,适合早期,中期,后期康复的不同患者需求;

(6)融合了认知游戏,如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方向控制能力等,充分激发了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减少了对疼痛和不适的关注;

(7)训练疗程和结果可实时记录和显示,方便了临床的管理。


七、肩背肌运动控制训练系统

1.功能描述:

MRS-RO主要针对肩胛部肌肉进行训练评测和运动控制,其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模式和互动式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患者对再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感觉和记忆,并激发患者主动运动的兴趣。(1)打破传统总是训练最大力量的概念,通过高科技的电脑生物反馈模式,强调训练患者的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完成目标动作的功能康复;

(2)患者需要用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来参与肢体的控制训练,充分调动和活跃了脑神经系统,提供了脑功能重塑的新模式; 

(3)可同步训练患者肌群的速度控制、力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目标准确性控制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完成目标动作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

(4)可先对肌群的运动能力做各种功能评测,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使患者能更有效的投入训练;

(5) 每一次的评测和训练结果都可自动记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2.应用范围:

 肩胛带术后训练;

肩胛带和胸椎稳定性训练;

肘部关节活动范围及肌力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上肢抬举的力量训练。

3.设备特点:

(1)适用于各种肩背部疾病早期及后期治疗阶段的训练;

(2)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

(3)窄凳设计有助于加强稳定性训练;

(4)恢复患者的推举、抬手、搬运等能力。

(5)汉化中文界面,分病人信息,测试模块和训练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并可实时对接临床康复管理软件;

(6)彩色三维游戏模块,包括接球,过障碍,避开降落物,穿线等11种游戏模式,分五级难易程度,适合早期,中期,后期康复的不同患者需求;

(7)融合了认知游戏,如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方向控制能力等,充分激发了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减少了对疼痛和不适的关注;

(8)训练疗程和结果可实时记录和显示,方便了临床的管理。


八、胸肌运动控制系统

1.功能描述:

MRS-CP主要针对上臂和胸肌进行运动评测和控制训练,其以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模式和互动式趣味游戏,能够帮助患者对再学习的运动技能进行深入感觉和记忆,并激发患者主动运动的兴趣。(1) 打破传统总是训练最大力量的概念,通过高科技的电脑生物反馈模式,强调训练患者的神经肌肉运动控制能力,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完成目标动作的功能康复;

(2)患者需要用专注力和反应能力来参与肢体的控制训练,充分调动和活跃了脑神经系统,提供了脑功能重塑的新模式;

(3)可同步训练患者肌群的速度控制、力量控制、稳定性控制和目标准确性控制的能力,从而整体提高了完成目标动作的协调性和本体感觉;

(4)可先对肌群的运动能力做各种功能评测,然后根据测试结果设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使患者能更有效的投入训练;

(5) 每一次的评测和训练结果都可自动记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客观的数据。

2.应用范围:

肩部劳损、术后训练;

肩部稳定性训练;

肩胛带外伤等造成的肌萎缩;

胸肌、上臂力量训练;

增强肺活力;

提高患者独立生活及自理能力。

3.设备特点:

(1)针对胸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胸肌的运动训练;

(2)可进行固定角度的等长训练;

(3)窄凳和窄靠背有助于加强稳定性训练;

(4)恢复患者上肢控制下的身体转移能力。

(5)汉化中文界面,分病人信息,测试模块和训练模块三个主要部分,并可实时对接临床康复管理软件;

(6)彩色三维游戏模块,包括接球,过障碍,避开降落物,穿线等11种游戏模式,分五级难易程度,适合早期,中期,后期康复的不同患者需求;

(7)融合了认知游戏,如颜色和形状的识别,计算能力,记忆能力,方向控制能力等,充分激发了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兴趣,减少了对疼痛和不适的关注;

(8)训练疗程和结果可实时记录和显示,方便了临床的管理。

 

 

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