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人才培养 >

草原上的扶贫队——8455线路检测中心“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纪实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回信,鼓励青年学子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鼓励他们扎根草原服务群众,永做草原 “红色文艺轻骑兵”。

8455线路检测中心师生备受鼓舞,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两个回信精神,结合当地实际以及总书记视察内蒙古讲话精神,在2018年开展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将师生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相结合,努力造就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

经过周密部署,“锡职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于2018年7月至9月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共有3个双创项目、3名教师和19名同学参与了活动。共计入户实地调查34户贫困牧民家庭,在9户牧户中签订扶贫协议,开展帮扶行动。

锡职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师生合影

7月中旬,8455线路检测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王军带领师生团队深入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前往赛汉塔拉镇巴彦杭盖嘎查、都呼木嘎查等贫困牧户相对集中的嘎查进行了定点帮扶,在嘎查干部的带领下,走访5个贫困牧户,签署了帮扶协议。

在赛罕塔拉镇,团队成员还进行了一次红色文化洗礼——参观了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文化展厅,见证了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发展的过程。老一辈乌兰牧骑的创业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感动着师生的心,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自己所学知识技能,为贫困农牧民的致富路增添动力。

双创团队“马奈乌兰牧骑”与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合影

7月下旬,“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团队走进太仆寺旗,前往贡宝拉嘎苏木沙巴尔图嘎查进行定点帮扶,在沙巴尔图嘎查驻村干部布日古德和柴文旭的协助下,师生服务队同嘎查牧民代表研究了帮扶对策。根据沙巴尔图嘎查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扶贫队发挥专业技能,以“互联网+旅游服务产品设计”的方式为牧户提供服务。

 团队最终选择了在牧民马翠英家实施“互联网+文旅”的设计工作。经过两天艰苦细致的工作,团队为马翠英家的奶食等旅游产品进行了标准化指导,并制定了“中低端草原游”的定位,使游客在人均花费不到三百元的价位,能深度体验草原原生态风光、餐饮、住宿等旅游项目。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中,还特别采用“故事化”的手段,将马翠英家附近的敖包山、水泡子进行包装宣传,以期增加浏览量,吸引游客。

红旅”团队在为马翠英家设计旅游服务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比如一定要做好“预习课”,就是充分了解当地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致贫原因等,好“对症下药”。比如我们提前与当地扶贫办和农牧业局联系,取得当地真实扶贫需求。当得知电子商务是农牧民的急需的技术之后,我们选派精通电子商务的创业团队前往,帮助当地农牧民搭建电子商务店铺,并进行电子商务培训2次,受训农牧民达37人次。

我们还针对锡盟牧区地广人稀,病畜不能得到及时医治的问题,利用我校畜牧兽医专业10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的专业技术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创建“远程兽医”微信公众号和手机软件,农牧民养殖户通过手机上传病畜信息,就可以享受到兽医专家的远程指导,大大方便了农牧民,解决了“牲畜看病难”的问题。

2019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将作为学院第六届创新创业大赛的同期活动,继续奔赴锡林郭勒盟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展开,把我校创新创业实践与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脱贫相结合,从质量兴牧、科技兴牧、电商兴牧、教育兴牧等多个方面开展扶贫助牧工作,为锡盟地区广大农村牧区特别是贫困农牧户提供精准扶贫和产业升级改造服务,把内蒙古这道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发布日期:2019-04-19作者:锡林郭勒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