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 质量工程 >

我院医学院教师完成的项目荣获2013年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的通知》(内政办字【201446号)文件中,由我院医学院郭丽光、冯永军、金花、马景丽、潘颖共同主持完成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2013年高等教育自治区级高职类教学成果一等奖,为我院赢得殊荣。

本次评审,全区共评选出119项教学成果,其中一等奖35项(本科25项,高职10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36项。

我院于2003年获批设置高职护理专业,同年开始面向全区招生,2007年按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的文件内涵,开始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渐形成了“‘院校结合、课岗对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内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校外扩建实习医院,提高就业率,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良好局面。在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实训与实习及高质量就业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教学成果。

在教学改革方面:通过深入行业与临床一线进行调研,根据医院对护理人才规格的需求进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临床专家及一线护理人员和专职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优化课程体系,同时依托行业需求与行业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等措施,使教学改革获得佳绩:2008年护理专业获批成为自治区品牌专业;2010年护理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获批成为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团队;2012年《健康评估》课程获批自治区精品课程;2010马景丽老师获“自治区教坛新秀”称号。

在注重人文素质养成教育方面:开展社会实践、组织护理技能大赛,护理礼仪风采大赛;自治区心理剧大赛连续两年获得冠军,自治区心理知识竞赛获得冠军;社团组织获得自治区“优秀社团”,事迹作为内蒙古关工委典型事迹材料上报教育部关工委;完成与素质教育有关的科研课题2项。

在实训与实习方面:学院投资5000余万元建设现代护理实训中心;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安贞医院等国内知名的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实习就业关系,初步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展实习生与毕业生见面交流会;开展仿真实训;按“工学结合”思想,组织教师编写国家统编实训指导教材一部;连续三年,我院连续三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原北京安贞医院)优秀实习团队称号。

在高质量就业方面:学院连续六年被评为“自治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护理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占学院各专业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就业于三级及以上医院和京津唐地区的就业率明显上升。

我院医学院高职护理专业在教育教学中将“院校结合、课岗对接、注重人文、三段式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始终,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坚持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训环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螺旋式上升,以实现技能培养的目标。

院校结合:在锡林郭勒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与锡林郭勒盟医院“联合办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空军总医院、安贞医院等46家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就业关系,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课岗对接:深入行业与临床一线调研,根据医院对护理人才规格的需求优化课程体系,依托行业需求与行业标准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仿真性实训教学,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护理实训基地。

人文培养:将“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和“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医院共同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养成体系,将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养成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三段式能力提升:通过“形成职业意识,获得基本技能→培养职业认同,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具备职业能力”三段螺旋式能力提升的培养,学生成为职业素质高、职业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朱玉琳撰稿)

 

发布日期:2014-04-25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