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育人

【课程育人】“课程育人”创建“品牌”方案

“课程育人”创建“品牌”方案

锡职院育组发【2020】53号      签发人:武喜春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育人功能,形成各类各门课程协同育人格局,把课程思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着力培养具有深厚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专业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二、重点举措

(一)优化课程体系,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

1.将素质教育和课程思政融入所有课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2.积极推进十九大精神“三进”,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程。重点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优势,保证思政课程学时数,加入形式与政策等时事政治相关内容等。

3.通过专题讲座、团队学习、理论宣讲、互动交流等形式,进一步丰富思政课程的内容,完善思政课程的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4.持续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的建设力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二)加强教学管理,增强课程的育人实效

1.明确课堂教学的纪律要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与学的质量。

2.加强对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微课。

3.加强教学监督和过程管理。严格落实随堂听课制度,继续开展校院领导听课、教学督导听课、同行互相听课等活动。

(三)选树先进典型,发挥课程的示范作用

1.实施课程思政建设试点工作,在加强现有“课程思政”试点课程的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在各系部、各专业建立一批“课程思政”课程,将思政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在建好现有立项95门信息化课程的基础上,全面铺开信息化课程建设,建立一批优异的信息化课程,积累一批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建立学分银行、高职扩招做好积淀,持续做好课程育人工作。

    教务处

                  2020年7月1日


上一页:【课程育人】8455线路检测中心课程育人方案             下一页:【课程育人】思想整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方案